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30章
    ——
    李世民连接哀叹,“赵构无国无家,苟且偷生,能北伐却自断臂膀;赵眘有心无力,这能认命,生不逢时!”
    “可恨赵构却能荣华一生,赵眘却郁郁而终。”
    【更致命的是,赵眘虽然是南宋皇帝中为优质的一个,可这究其根本,也无法改变他也不过是一个普通人的现实。他不是刘彻那种慧眼识珠,能屈能伸的英主;也不是李世民那种上马能杀敌,提笔能治国的天纵奇才。】
    【由于天赋一般,加之后天赵构在大多数时间也没有把他当继承人教养,所以赵眘没有识人之能,也没有远见的战略眼光。】
    嬴政叹息道:“此次北伐必定失败!”
    扶苏不解。
    嬴政想着自己的继承人,也是发愁,但还是耐心教导他:“身为君主,要么有识人之能,慧眼识珠;要么眼光独到,能看破大局。君主可以没有多大能力,但一定要知道手底下的人有多大能力。”
    “昔日齐桓公便是重用管仲,大胆放权,随后成为春秋霸主之首。而管仲一死,小白年老昏聩,无识人之能,一代雄主饿死离宫,无人收尸。”
    “朕当年轻信李信,结果李信伐楚大败。随后朕老老实实去向王翦老将军请罪,随后王翦出征,楚国入秦。”
    【尽管现有条件太过致命,赵眘还是顶住了赵构的压力,隆兴元年四月,隆兴北伐开始了。】
    【以张浚为统率,调兵八万,朝北方进军。一路上,宋军攻克了灵璧、宿州,金国主动派人来讲和。但由于将领不合,导致了符离大败。】
    【隆兴北伐以先胜后败而告终。】
    【符离之败,是由于赵眘识人不清,任用了难当大任的张浚,要知道张浚在南宋战争史上可谓是劣迹斑斑,但赵眘还是任用了此人,甚至是委以重任。任用了骁勇善战的李显忠,却又因为赵家天生对武将的不放心,同时又任用了心胸狭隘的邵宏渊。李显忠在符离死战,而邵宏渊拒不出兵,这才导致了符离惨败,最后造成了北伐的终结。】
    “呵,还是熟悉的味道。”赵匡胤都不知道在天音讲述大宋的时候听到了多少次类似事件。
    一个好苗子,可惜没养好,也没有丰厚的家底给他撑腰,在内还得受制于老皇帝。
    在这种万难的情况下,他还能有北伐的心,明里暗里跟老皇帝对着干,着实不易。
    “这才是岳飞应该效忠的君主。”
    【北伐是赵眘的一场豪赌,赢了他就能全盘掌控朝堂,收复故土,名垂青史。可惜,北伐输了。】
    第74章 第 74 章
    “与我当初陈桥之变一样, 何尝不是一场豪赌。”赵匡胤已经猜测到赵眘下半辈子的生活了,好点的话成为一个由赵构牵制的傀儡,若是不好, 直接换个皇帝也很正常。
    他不相信赵构只养育了一个宗室子。而且每一个宗室子背后都是一股势力……
    【北伐的失败了, 但是赵眘用具体行动尽力维持了一个华夏皇帝的体面,不像赵佶三父子, 贪生怕死, 畏金人如虎。】
    【第一件事:南宋不再对金国称臣, 改为叔侄关系。尽管在金国面前,南宋还是处于一种弱势地位, 但对比赵构做的恶心事, 只能说赵眘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第二件事:坚决拒绝将‘归正人’——投奔南宋的北方华夏人、义军和女真人交还给金国。在华夏人的观念中,‘你投奔了我, 于情于理我都该善待你,自然而然也要保护你。’更何况北方中原自古以来就是华夏土地,在这片土地生活的可是正儿八经的华夏人!】
    【这一点不知比赵构好到哪里去。当初赵构和秦桧签订绍兴和议之时, 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遣返‘归正人’。秦桧主持大肆搜寻归正人,除了他几个亲戚, 其余人全部送给了金国。也能看出赵构的懦弱,身为华夏的皇帝, 连华夏的子民都无法保全, 他又算什么皇帝!】
    【第三, 南宋每年给金国的‘岁贡’改称岁币, 岁币的银和绢各减少五万匹。‘岁贡’和‘岁币’一字之差, 其中的政治含义不言而喻:从上供变成了赏赐, 南宋的地位逐渐能够跟金国平起平坐。】
    【尽管相较于前辈,赵眘签订的‘隆兴和议’已经有了极大进步, 但在历史上它也被定性为屈|辱合约。割让商州、秦州等地给金国,每年岁币不断,偏安江南,对于经过汉唐盛世的华夏人而言,这就是屈|辱。】
    赵匡胤频频哀叹,转而又斥责赵佶、赵构等人:“赵眘,平庸之君,守成之主,都能堪称是我大宋一流的皇帝,可想而知你们三个废物有多可恨!”
    “事到如今,你们却没有真正的悔过之心,一丝一毫都没有!我实在不知道,那么的四书五经,礼义廉耻都学到狗肚子里去了吗?!”
    在他看来,赵眘虽然不错,但也只是相较于前面三个废物而言。要论起政治阴谋能力,赵眘还是比不过赵构,跟前朝的皇帝更是没法比。
    “可是,自古以来哪有向庶民百姓认罪的皇帝?”赵构将心声展露出来,“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皇帝更是天下人的父母!一旦认错,将来面对天下人之时还有什么威严可说?”
    赵匡义、赵恒、赵佶、赵桓四人暗自赞同这话。
    皇帝怎么能认错?罪己诏,那玩意就是块遮羞布罢了。他们可不相信汉武帝真的会为自己穷兵黩武而认错。无非就是因为仗再打下去国家就要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