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荣是董卓手下大将,举荐他为辽东太守。
之后中原大乱,顾不上边境,公孙度就把辽东经营成了自己的独立王国。
有异心的封疆大吏不少,而他是第一个主动表态的。
前两年,他就跟自己的亲信说,“汉祚将绝,当与诸卿图王耳。”
此时野心早已长成。
而且他很识时务,不参与汉室内部的修罗场,只对外扩张,东征高句丽,西伐乌丸,威震海外。
虽然没有王号,却是实际上的辽东王。
曹魏年间,他的孙子公孙渊自立为燕王,后被司马懿平定。
这还有个小插曲,公孙渊之父公孙康死得早,当时公孙渊和兄弟们年幼,众部将就推荐公孙康的弟弟公孙恭为辽东太守。
但公孙恭不知怎么的生了重病,失去生育能力,史书上明晃晃留下“阉人”两个字。
——他要是知道此事,大约棺材板都压不住。
本来可以不管这一家的,最后收拾就行,但公孙瓒太好战了,留他在幽州,不定什么时候会爆,还是送走为妙。
至于袁绍,就让刘备、袁术去防吧。
公孙瓒:“......辽东寒冷,又贫瘠!”
反正不是很想去。
张祯开展忽悠大法,“将军可曾听闻辽东三宝?”
公孙瓒:“哪三宝?”
张祯:“貂皮、人参、乌拉草!”
说着自己也忍不住笑了。
公孙瓒虚心请教,“貂皮、人参我知道,乌拉草是何物?”
张祯:“一种植物,可制鞋或垫鞋,能御寒。”
公孙瓒瞬间想到刘备,又赶紧打住。
张祯表情殷切,语音豪迈,“将军,跟兄弟交战算什么英雄?开疆拓土,扬威域外,青史留名,方是大丈夫本色!”
开疆拓土,扬威域外,青史留名?!
张祯低估了这几个词的威力,在场所有武将脸色都变了。
第一个发言的是公孙续,“阿爹,咱们过辽东,远征高句丽!公孙度若有异议,咱们就先打他!”
公孙瓒:......小崽子你现在倒来劲儿了?
吕布一手压在公孙续肩上,“小郎莫急,你还年幼,当习武念书,练好本事!”
公孙续:“......大将军,我不小了,已随父征战多年!”
吕布不理他,笑看公孙瓒,“辽东苦寒之地,将军年迈,还是留在幽州养老罢!”
公孙瓒:......你说谁老呢?会不会说话?!
张祯皱眉道,“大将军,你在说什么呢?”
关键时刻,你别给我捣乱啊!
吕布豪气干云,“谁都不许动高句丽,本将亲自率兵前往!”
还有高句丽以北那些地方,他也想去看一看。
张祯无语至极,“......大将军!”
我是忽悠公孙瓒啊,怎么你也被忽悠了?!
能不能有点默契?
咦?
等下,说不定歪打正着。
第129章 都是大将军了,怎还跟他家争?
吕布眼睛很亮,“神悦放心,我现在不去,等天下太平再去!”
转身对公孙瓒郑重地道,“伯圭兄,幽州离不得你,千万不要去辽东!给我留着!”
神悦要是不说,他还不知高句丽之外还有沃土。
这种好事怎么能让给公孙瓒?
他也想在史书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传颂千古!
公孙瓒狐疑地看看他,又看看张祯。
他怀疑这两个人在一唱一和地激自己。
可张祯脸上的气怒不像作假。
吕布脸上的豪情,也仿佛是真的。
公孙续激动地道,“大将军,这是浮云道长为我家谋划的!”
都是大将军了,怎还跟他家争?
请你尊重一下自己的身份!
吕布完全没有以大欺小的愧疚感,笑道,“小郎谬矣,你父子乃是汉臣,需遵本将之命!本将令你等留守幽州,你等就不能去辽东!”
公孙续嘴巴半张,愣了数息才道,“那我们就去打刘虞!”
公孙瓒:......现在不说刘虞是君子是好人了?
吕布:“打一个试试!”
公孙续梗着脖子道,“朝廷就算调兵伐我,也来不及!”
公孙瓒看着儿子,都不知道是该欣慰儿子终于有了血性,还是叹他这血性来得时机不对。
吕布喝口酒,不以为然地道,“何必调兵?只须一纸诏令,袁绍必汹涌而至!到时前后夹击,贤父子危矣!”
公孙续:......
能不能打赢袁绍、刘虞的联军?
他自问不能。
单一个袁绍他们都打不过,更别说加上刘虞。
一时委屈涌上心头,向张祯告状,“浮云道长,你看大将军他......”
张祯作头痛状,出言和稀泥,“大将军,小郎君,事关重大,咱们从长计议!”
公孙续涨红了脸,“我不是小郎君,道长可唤我大郎!”
都怪大将军误导了浮云道长。
公孙瓒:“对对对,从长计议!”
若是张祯这会儿“说服”了吕布,将扬威域外的大功让给他们父子,他会怀疑这两人在做戏。
但她说的是“从长计议”,他就感觉是自己多疑。
张祯又道:“将军,扬威域外之事先放一放,咱们都不要急!”
公孙瓒:“神悦所言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