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皇长孙的团宠日常 第349节
    朱翊钧拿过来翻了翻,不认得上面的字也就算了,连写字的纸他都没见过。好在文字只是一部分,还有许多图稿。
    光是看图,朱翊钧也能猜个大概,手稿上的内容涵盖医学解剖、建筑水利、天文星象、还有一些石头。
    朱翊钧越看越觉得有意思:“有译文吗?”“有!”
    这卷手稿是意大利文,冯保为了将之翻译成汉文,费了不少力气。
    后来,冯保又向朱翊钧提起一个人,名叫威廉·吉尔伯特。是伊丽莎白女王的御医,剑桥大学医学博士,英国皇家科学院物理学家。
    这一段话里面,朱翊钧只听懂了“御医”和“博士”两个词,但这个博士和太学里面教书的那个博士还不一样。
    冯保一一向他解释,什么是剑桥大学,什么是皇家科学院,什么是物理学。
    冯保提到这位威廉·吉尔伯特,并因为他在医学上有多高的成就,而是他在电学和磁学领域的发现和研究。
    看完了那份手稿,听了冯保的介绍,朱翊钧意识到,这些西洋国家也在大力推动对自然科学领域的探索和发现。
    这些年来,因为朱翊钧的重视,大明也涌现出了许多自然科学方面的人才,比如李时珍、帅嘉谟、陈实功、徐光启、朱载堉、程大位等等。
    既然人家有皇家科学院,那大明也不能落于人后,朱翊钧决定在太学之外设立全新的弘学馆,专门研究数学、物理、医学、天文、建筑还有火器等学科。
    朱翊钧家的二皇子,从小耳濡目染,也对自然科学充满兴趣,小小年纪,就立志要周游列国。
    朱翊钧拎着他的耳朵送进文华殿的厢房:“书读不好,出门只会被人骗。”
    老朱家以前,除了皇太子,别的皇子公主都当猪养。现在不一样了,个个都要读书,就连潞王的孩子也逃不过送进宫来读书的命运。
    潞王大婚之后,许多大臣上疏让潞王就藩。朱翊钧掐指一算,就藩要给他修建王府,指派太监、宫女、侍卫,还得发放禄米,把藩国的良田分给他,实在是不划算。
    于是,就让他在曾经的裕王府住下了,非但不提就藩的事,还给他安排了差事,替自己应付那些大小祭祀活动。
    如今,已经没有大臣在朱翊钧面前提“祖制”二字。反正祖制上不允的,朱翊钧都干了个遍,祖制早就约束不了他了。
    这一日,朱翊钧又在翻看当年东南沿海一带长达数十年的抗倭事迹,心中感慨,若是以如今大明的战力,非得将那小小岛国踏平不可。
    正在此时,陈炬急急忙忙进来,递上一封来自辽东的加急奏报。
    丰臣秀吉率兵攻打朝鲜,短短一月,就占领了王都汉城。朝鲜国王李昖冒雨逃往平壤,又从平壤逃亡辽东义州。
    他不顾群臣反对,求助于上国大明,甚至提出内附辽东。
    李昖在奏疏中提到,是因为丰臣秀吉要求他向大明用兵,他不同意,丰臣秀吉才发动了对朝鲜的侵略。
    这个借口,朱翊钧看看就行了,没当真。因为他早就得到了消息。
    丰臣秀吉统一日本之后,将关白一职让给自己的外甥,自称太阁。
    “关白”一词出自《汉书·霍光金日磾传》:“诸事皆先关白光,然后奏天子。”
    到了日本,逐渐演变成类似宰相的官职。
    丰臣秀吉治国有方,日本结束战乱之后,一时间发展迅速,国泰民安。
    他见日本已经安定,突发奇想,要去到一个更广阔的空间施展一番,首先征服朝鲜,再征服大明,最后远征印度,建立一个亚洲大帝国。
    朱翊钧想起小时候,冯保给他将抗倭的故事,就曾提到过,日本人脑子不好使,只知道冲锋陷阵。
    看来几十年过去了,日本人的脑子有了不小进步,都开始异想天开了。
    朱翊钧立刻召集群臣议事——要不要即刻出兵,援助朝鲜。
    不出意料的,大臣们众说纷纭。有人主战,有人主和。主战一方认为,丰臣秀吉虽对朝鲜用兵,但目的不是朝鲜,是大明。
    这一点,显而易见。
    主和一方则认为,丰臣秀吉这些年风头正劲,与他开战,就算大明最终胜利,也是两败俱伤。为了朝鲜,花这么多钱,死这么多人,不划算。
    不如加封丰臣秀吉为日本国王,让他退兵。
    提出此建议的是兵部侍郎石星。而表示强烈反对的正是皇太子的老师朱国祚。
    朱国祚听了石星之言,气得不过上下尊卑,当着朱翊钧的面,大骂道:“此等辱我大明国威之计,你竟能在御前堂而皇之的说出来!”
    朱翊钧听他们吵,吵完之后,问石星:“加封丰臣秀吉,须得派遣使者,爱卿可有人选?”
    一听这话,石星就明白,皇帝更倾向他的建议,便说道:“臣府上有一位门客,名为沈惟敬。他曾在王江泾单骑突围,救出时任总督胡宗宪。也跟随其父在到日本经商,精通日本语,对日本风土人情了解,最适合不过。”
    “沈惟敬,”朱翊钧重复这个名字,“还救过胡总督。”
    “正是。”
    “简修,”朱翊钧突然变脸,“带人去他府上,把这个沈惟敬抓了,下诏狱。”
    石星甚至没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立即跪地求饶。
    朱翊钧看着他:“潜通外国,倡倭奴乞封虽不是你的主意,但你愚蠢,识人不清,难堪大任。”
    “朕以后不想再见到你。”
    这是让他主动请辞。
    石星退出大殿,朱翊钧看一眼剩下的人:“继续。”
    朝鲜国王李昖提出内附,并说道:“予死于天子之国可也,不可死于贼手”“与其死于贼手,无宁死于父母之国”。不顾大臣反对,坚持内附。
    本身是朝廷的属国,而后去国降阶,自请设立行省,是为内附。
    朱翊钧觉得李昖太懂事了,知道他想要什么。
    出兵可以,内附是你李昖自己提出来的,可不是大明逼你的。立好国书,朝鲜就是大明的行省,大明自会派兵。
    换了别的皇帝,必定要客套一番,彰显大国风范。
    但在这种事情上,朱翊钧从不客套。
    缅甸也好,朝鲜也好,日本也好,他从来不会主动侵略他国,但也不会主动放弃任何一个开疆拓土的机会。
    朱翊钧立刻命麻贵、李如松、邓子龙摔三万军士奔赴朝鲜。此役历时一年,从陆上打到海上,丰臣秀吉虽号称十万大军,在三万明军面前溃不成军,只得撤出朝鲜。
    不等李如松请示,朱翊钧的谕旨就到了他的手中。锦衣卫已经在日本搜集了足够多的情报,丰臣秀吉病重,他的家臣德川家康欲取而代之。
    犹豫什么,稍作休整,立即登岛,赶在丰臣秀吉咽气之前去送太阁下一程,顺带把他那位德川家臣绑了。
    他们处处学习汉唐问话,不如正式给个身份,让他们彻底成为大明子民。让日本列岛成为琼州、澎湖之后,第三个海外行省。
    要攻下日本并不容易,但锦衣卫的情报着实帮了李如松、麻贵等人大忙。
    丰臣秀吉病逝,日军士气受挫,无力抵抗明军,文武大臣投降的投降,被俘的被俘,本就没有实权的日本天皇宣布退位,和朝鲜国王李昖一样,主动提出内附大明。
    消息传回京师,朱翊钧仍在翻看当年那些抗倭将士的名字。就算戚继光肃清倭寇,长达几十年的侵略,也是抹不去的耻辱。
    如今,总算大仇得报,实在痛快!
    然而,朱翊钧发现,冯保看到这个消息的反应,比他还要激动。甚至抬手,拿衣袖拭了拭眼角。
    朱翊钧问:“大伴,怎么了?”
    冯保说:“就像……做梦一样。”
    朱翊钧笑道:“怎么能是做梦呢?”
    冯保看着他:“你小的时候,我就知道你一定会是一位好皇帝,但我没想到,你能做得那么好。”
    “就算让我现在死去,我也死而无憾。”
    朱翊钧捂住他的嘴:“好好地,说这些做什么?”
    “大伴要一直陪着我。”
    第305章 番外二
    冯双林从梦中惊醒,阳光从窗外照进来,洒在他的书桌上,电脑开着的,是他昨晚没有做完的视频。
    视频的内容是万历年间司礼监掌印冯保,如何力挺张居正,助他推行改个。
    昨夜熬得太晚,冯双林不知不觉趴在电脑前睡着了,做了个冗长的梦,梦里的一切却又那么真实。
    想到这里,冯双林的心情有点低落,他舍不得梦里那个自己一手养大的孩子,如果可以,真想……
    “大伴~大伴~”软糯糯的小奶音从身后传来,“我要大伴~”
    冯双林怔愣片刻,仿佛才回想起来,后面是他卧室的床。
    冯双林猛然回头,第一眼看见的却是个撅起来的小屁股。他曾在梦里见过摸过许多次,□□弹弹,手感很好。
    刚从睡梦中醒来的小团子,必须得翻身趴在床上,撅起屁股才能站起来。
    他睁着圆圆的眼睛,环顾四周,大眼睛里满是迷茫:“这是……哪里呀?”
    小家伙终于转过身来,一眼看见冯双林,磕磕绊绊从床的那头跑过来,张开双臂飞扑向冯双林:“大伴!!!”
    冯双林本能伸手,接住他,搂在怀里。小家伙脸蛋儿贴在他胸膛上蹭蹭,才安下心来,又瞪圆了一双大眼睛,四处打量:“大伴,这是哪个宫殿呀?”
    “……”
    冯双林不知道怎么跟他解释,甚至不知道该如何称呼他,陛下,殿下,还是钧儿。
    他看起来,也就三四岁的样子。
    小家伙看看天花板,又看一眼落地窗:“和玉熙宫一点也不一样。”
    “……”
    “这里好小啊~”
    “……”
    小家伙自言自语说了半天,见冯双林没反应,抬起头来,好奇的看着他:“大伴~”
    冯双林温柔的笑了笑:“钧儿。”
    “大伴,你怎么也不一样啦?”
    冯双林问他:“哪里不一样了?”
    小家伙仔细打量他:“头发变短了,还有……”
    “还有什么?”
    小家伙伸手在他下巴上摸了摸,眯着眼睛笑起来:“大伴长胡子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