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02章
    那时打定主意后,他就陆陆续续的让一些小内侍和小太监时刻陪侍在自己的左右,即便是大臣们禀报事务的时候也不让他们退下。
    刚开始的时候,鳌拜的确是很警惕,但是一来他们都是少年,让他觉得他们对他这个满清第一巴图鲁威胁不大。另外就是,时间长了,不但其他大臣们习惯了,连他自己也习惯了。
    以为是小孩子在宫中寂寞,多招了些玩伴陪他。自然对他们的警觉性也松懈了下来。
    “少年人又如何,陛下看这天卷盘点的都是少年皇帝,这些皇帝一个个都多有建树,所以一个人成功与否,同他是不是少年又有什么关系呢?”南怀仁继续夸赞道。
    康熙听了哈哈一笑:“南大人,我怎么不知道你这么会夸人。朕以前听你讲课的时候,可没有听你夸过朕?”
    “那是因为,如果臣毫不节制的夸陛下的话,那么我们上课的时间就只能剩下十分之一了。十分之一的时间不够,太不够了!”边说着,南怀仁还边苦恼的摇着头。
    南怀仁成功将康熙逗笑了:“我以为你们西洋人的性格跟你们的膝盖一样不会打弯呢,原来你们还是会说好听话的。”
    南怀仁心中一紧,觉得关于膝盖打弯的话题还是暂时打住比较好,于是赶紧转了话题:“咳咳,陛下今日找臣过来,是专门来看天卷的吗?”
    “不全是。”康熙沉吟片刻,“正如先生所说,少年人潜力巨大,所以我想开办官学,专研理工科。”
    说完,他又扫了眼天卷:“刚才天卷中说什么‘小学’,所以朕猜测应该还有大学等等更高级的学府,所以朕也想效仿,看看能不能培养出专研理工的人才出来。”
    这些日子,天卷展示的那一个个没了头的佛像,和那孤零零的摆在展柜里的精美佛像头颅,几乎天天都刺激着他,他知道自己必须改变了。
    正如多年前的那些少年们,如果不是他提前训练,又怎么可能最终抓住鳌拜。所以理工科的学习也必须如此。
    他可不想若干年后,他的大清被西洋那些大炮军舰破开国门,长驱直入。
    正如当初他想要擒拿鳌拜的时候,也是天天训练那些小侍卫和小太监们,而且训练了好久,就是专门练习擒拿鳌拜这个巴图鲁。
    而训练之余,就是静等机会了,直到那一天,机会终于来了,鳌拜已经完全忽略了这些少年的存在,单独去找他禀报事务,确切地说,是要强迫他用玉玺
    。
    可是,就在鳌拜一步步走向他,还以为他会像之前一样任他拿捏的时候。他一声令下,少年们立即一拥而上,将鳌拜擒拿了下来。
    固然鳌拜是第一巴图鲁,但是那又如何?蚂蚁还能咬死大象呢,又何况是人?
    虽然他们是少年,不是孔武有力的满清勇士,但是人多了,照样能干大事。
    就这样,他拿下了鳌拜,不但他自己松了口气,就连整个朝堂都松了口气。在宣读了鳌拜的几大罪状后,他讲他圈禁起来,直到他死在牢里。
    往事如烟,只是经过这件事后,虽然他顺利亲政了,但是这并不是结束,而只是开始……
    对于开办理工学校,南怀仁并不吃惊,其实天卷的盘点他也是每期必听,当听到后世西洋……也就是他的故国竟然能用坚船利炮那么容易就打败强大的大清,他也是吃了一惊。
    不过眼下,他知道,他面前的这位君主是绝对不会让这种情况出现的。但是,鉴于他也是来自西方的原因,他的脸上露出踌躇:“陛下,让臣开办理工学堂,您是认真的?”
    “不然呢?”看着他,康熙立即了然,笑了笑,“你是说,你是西洋人,而朕开办理工学堂,就是为了日后不让西洋人入侵我大清。所以你要避嫌是吗?”
    “微臣汗颜!”南怀仁说着就想跪下。
    康熙拦住了他,笑道:“你有何嫌可避?朕问你,你可想回国?”
    “只要陛下允许,臣愿意留在陛下身边一辈子。”南怀仁立即表态道。他的家已经安在了大清已经不可能再回去了。
    “那朕再问你,你做的是谁家的官?”
    “臣做的自然是大清的官。”
    “这就是了,来了我大清就是我大清的子民,既然做了我大清的官员,就要担负起官员的责任。朕让一个大清的子民去准备为大清百姓设置的理工学院,有何不妥?”
    南怀仁听了,脸上惊愕了片刻,随后跪在了地上,感激万分地道:
    “陛下!我大清的康熙陛下,臣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为我大清,为我华夏教出更多的理工学子。让后世惨烈之事,绝不重现!”
    康熙满意的点了点头,再次看向天卷。而天卷对他擒鳌拜的事情提到的较少,却又说起了他父皇那时候的事情,他不仅皱了皱眉。
    【擒鳌拜的时候,康熙还不到十五岁。也就是从那之后,康熙正式亲政,开启了自己轰轰烈烈的政治生涯。】
    【故事很简单,也很热血,很多人都已经能倒背如流了,那我们就说说这个事件的背景吧。】
    【说起这件事情的起因,还要从上次的顺治帝说起。因为幼时被多尔衮操控的阴影,而他最大的儿子才九岁,怕多尔衮擅权的事情重演,顺治便想在兄弟中间选一个继任。】
    关于这件事,皇祖母的确同他提过。主要是怕他们兄弟太小,到时候不但让刚刚稳定下来的大清政权出现波动,更重要的是害怕他们连命都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