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关系也不可以判罚吗?】
【想到了法学界的知名笑话,说开庭的时候,法官、书记员、法官助理以及被告、原告、被告代理律师、原告代理律师全部都是一所学校毕业的】
【还有司法警察、检察官也是同一所法学院的】
【更可怕的是,法官在判决之后被律师兜头大骂说,我当初就是这么教你的吗?原来律师是学校老师来兼职的律师】
【古代师生制度和现代应该不一样吧,如果现代按照古代的师生制度来,那么一个法院可能有一半的人都是毕业于本地的法学院校,但凡碰到一个教授,副教授来当兼职律师,都没有办法审判他的案件了】
【而且律师有很多是法官的同学】
【如果这种都要回避的话,真的会回避不过来,毕竟大学同学要回避,那么学长学姐学弟学妹,要不要回避呢?】
看到现代人的弹幕,古人都觉得长了见识。
原来,现代的很多法官是同一所院校培养出来的,并且除了法官之外,他们的律师以及其他职位的人员都是同门师生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不怕法官会徇私吗?
伍爱华看到弹幕上的讨论,不由说道:“那时候的师生关系和我们现代是不一样的,大家记得之前有一个所谓的诛十族,比诛九族还多了一族,这一族就是师生。”
“在古代,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并不是一句简单的话,如果老师过世的早,学生是有承担为老师抚养其家人、赡养老师的父母以及师母,并养大、教育老师孩子的责任的。”
“当然,权利义务是对等的,负有这些义务的入室弟子在老师在世的时候,也可以继承老师的政治资源,接受老师的庇护,如果学生没有钱吃饭,老师也是要像老父亲一样为他们提供金钱援助。”
“这种亲密的师生关系和我们大学的学习是截然不同的,如果真的要类比的话,那就是关系亲近的导师及其研究生?”
【不不不,一般的学生和导师可没有这么亲密的关系】
【这说是老师,其实和收养都没有什么区别了吧?】
【那可不,关系好的还会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自己的学生,让他成为自己的女婿】
【有没有人说一说那个诛十族是什么回事呀?我只听说过诛九族】
【就要问问我们的judy了】
【judy不仅杀了人家的学生,还杀了学生的学生,一网打尽,杀了总共800多个人】
已经知道judy是用来形容自己的,朱棣依然稳坐:有什么问题吗?
永乐大帝丝毫不觉得自己对方孝孺做的事情过分。
以方孝孺的影响力,不把他的门生以及门生的门生们杀干净,那么乱的就是自己的朝廷了。
“我们国家的回避制度主要是看法官与利害关系人有无特殊关系,西方的回避制度更加严格,连法官的政治立场以及他们的观点,也会成为回避的理由。”
“例如,如果有一个法官是一个非常严格的反同性恋立场持有者,那么他很可能会因为这一个立场而被本身身为同性恋的被告人申请回避,因为认为他会有歧视性的判决。”
【同性恋?】古人有些迷糊,但是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暴露身份的部分古人还是不敢说的太清楚,只提出了一个问题。
【就是断袖之癖,知道吧?】
断袖的故事已经发生的后面朝代自然是明白过来了,但是在那之前的人们还是一头雾水。
【就是龙阳之好】
这下子除了春秋战国的个别位面之外,其他人都明白了过来。
【有人歧视两个男人在一起也挺正常的】有古人说道。
【我感觉刚刚举的例子并不完全,同性恋其实也包括了磨镜,并不只有两个男人在一起,还有两个女人在一起】
“啊?”
第一次听说这些故事的部分闺阁小姐羞红的捂住了脸。
她们也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居然,居然有人……”
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读历史书的古代,不少人都惊讶地瞪大了眼睛。
但是福建等契兄弟非常流行的地方,却觉得见怪不怪。
“两个男人在一起又怎么了?我们这边不是比比皆是吗?”
“至于错判追责制度,唐律也非常严格。”伍爱华继续说道。
“不管是故意判错还是学艺不精过失判错,审判官都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唐律将这种情况分为两类,分别是出罪和入罪。”
“出罪是将重罪判为了轻罪,或者是将有罪判为了无罪,入罪则相反,是将轻罪判为了重罪,或者是将无罪判为了有罪。”
“根据唐律,故意审判出入罪的,按照唐律的要求,要对审判官进行反坐。”
“唐律疏议断狱篇章明确说明了,‘如入全罪,以全罪论,以轻入重,以所剩论’,又说了,‘其出罪者,各如之’,也就是说,出罪和入罪是类似的判罚。”
“而如果是过失的话,相应的刑罚会得到减轻。”
“唐律疏议里面就说明了,断罪失于入者各减三等,失于出者各减五等。”
“但不管怎么说,这都体现了唐律对于审判结果的审慎原则。”
【不管哪个朝代,当法官都不容易呀】
【有多大权力就要负多大的责任,如果法官判错,很可能会毁灭了一个家庭,自然要小心谨慎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