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率领的骑兵一看,哎呦,居然给咱碰见了,才三百名,干他丫的,准备团灭他们。
于是他们愿者上钩了,是不是和上次李景隆愿者上钩北平守卫战一样。】
朱元璋看着这画幕,道:“这后世人忒刻薄,咋滴总用这挖苦的语气说我的大明的将领?”
现场倒是只有朱棣深觉一个字:爽!!
【都指挥何清果然按耐不住,哇~这可是首功啊,不干白不干,冲他丫的。于是他立刻率部下追击这支燕军骑兵,燕军骑兵一看,来了来了,大家都控制住自己的表情,可别把我们后头的衰仔给吓跑了。
燕军骑兵表面惊恐,内心欢快。他逃他追,是谁插翅难飞。
燕军骑兵将辽东铁骑引诱到特定的地点等待燕王朱棣的伏击,朱棣得知后立刻指挥骑兵从两翼截杀正在追赶燕军骑兵(诱饵)的辽东铁骑,一番噼里啪啦的激烈战斗,燕军喜获朝廷大将一员何清。
这个时候平安率领辽东铁骑主力来救援何清,双方又是一场激战。
插播一句,信息传递的重要性,这里告诉我们你去干啥干啥,都不要头一闷自个就去了,要派人向其他的军队告知自己的去向。
还记得吧,北平造反时,马宣、于瑱这两人逃蹿到蓟州和居庸关的时候,居然没派信给从开平领三万兵马而来的宋忠,导致人家直接开了天窗,你们不能因为人家叫宋忠,就想让朱棣给人家送终啊!】
朱元璋听闻,伸手啪地一下以手掌拍额心,是了,这两个家伙,岭南之地就是他们的了,给老子贬,差点给忘记了。
朱棣:我倒是真想给人家送终。可惜,逃到怀来去了,送终没送成。
【这一点,何清便做得很好,他kuku追着燕军骑兵去的时候还不忘告知同为辽东铁骑统帅的平安。不然何清被活捉了,都没人去救。啊~虽然最后也没抢回人来。
在激战中,燕王朱棣一边指挥作战还一边要调整军队的阵容,重新整合,和何清一场激战、和平安又是一场激战,两场激战下来,军队队形都散了,重新整合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这场前哨战到这里已经是当天的下午了,朱棣军队侧后方的燕军骑兵预备队整合完毕,他又想重施故技,迂回绕过战场直冲平安军队的侧翼,再来一次侧翼截杀。
但这一次,迂回绕战场的燕军骑兵碰上了赶来救援的瞿能父子。
什么情况呢?就是燕军实施第二次侧翼大截杀时,反倒被瞿能父子反击了一场侧翼大击杀,还是重创。朱棣这熟练的侧翼击杀就像是养鹰千日,终被啄了眼。
瞿能父子三人,瞿能、瞿郁、瞿陶,可谓是个个勇冠三军。瞿能一马当先直接杀入燕军对阵,斩杀了相当多的敌人,一阵激烈的对战之后,天色进入黄昏,于是双方各自撤退。
这场前哨战,两方的损耗如何呢?先说燕军这边,瞿能实在是猛,直接导致燕军预备队死伤无数,但是呢,燕军这边也生擒了都指挥何清。一将被生擒,可是很容易使得军队人心涣散的,这波燕军赢得了精神上的打击,也歼灭了一股辽东骑兵。
总之,这次前哨战各自之间互有胜负。】
“好好好!”朱元璋高兴得直拍手掌。
“好一个“勇冠三军”,瞿能?是瞿通的儿子吧?老兄弟给朕生了一个好将士,啧,好将士又生了两个好将士,这人咋这么好命呢?”
朱棣立刻道:“父皇,您也好命得很,您生了个永乐大帝。”
朱樉、朱棡、朱橚:……呸~
曹国公府李文忠此时也酸得很,人家的儿子那样式的,他的儿子这样式的,真是货比货得扔。
第14章
【白沟河首哨站结束了,但燕王朱棣本人的工作还没结束,卷王本卷的他在战争结束之后,还带领着骑兵部队重新对战场的河流分布、地形做了勘探后才收兵回营。
总之经过第一天的骑兵之战,朝廷和燕军对战场的地形都有了宏观的了解。
让我们来到第二天看看朝廷和燕军双方都准备了什么新的战略战术,这双方都势死要将对方就地歼灭,到底谁能更胜一筹呢?虽然靖难之役的结果我们已经知道了,但战争的过程中,朝廷这边到底是采用了怎么样的错误战略导致输掉了这场战役的呢?我们不妨从中吸取教训。
好了,废话不多说,第二天燕军的布阵情况是这样的:前军由张玉、邱福出阵,左翼是朱能、陈亨。右翼是李彬、薛禄,后军为房宽和刘才。中军是燕王朱棣本人,还有他的儿子朱高煦,以及谭渊。
值得一提的是,燕军的布阵很特殊,几乎所有的兵力都分配给了前后左右四军,中央朱棣带领的预备队人数反而较少。这样的布阵分布,明显可以看出四围的防御能力比较强,而中军除了朱棣本人的亲卫之外,便只有归附的蒙古骑兵。】
房宽、刘才(后)
李彬等(右)朱棣、朱高煦(中)朱能,陈亨(左)
张玉、邱福(前军)
(燕军上下左右兵力多,中军少)
朱元璋听着画幕上诗诗所说的排兵布阵,眼前恍然出现了列阵排布的将士们似的,他微敛住双眸,沉思半响:“兵力如此分来面对朝廷的大军压境,确有可取之处。”
朱棣、朱标深谙其中意味,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朱樉、朱棡、朱橚面面相觑:……什么?你们怎么都在点头?他们错过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