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30章
    太宗闻言,又是一叹,“若真能预知未来会发生什么,朕的大唐未来定能踏上更高的阶层。”
    说完,他蓦然一顿,这……这不就已经是在预知未来了吗?”
    太宗转头看向房玄龄,就见到对方正冲着他微笑。
    【剑南道骚乱处理完之后,大唐继续为东征高句丽做准备。
    公元649年五月十八日,卫国公李靖去世,太宗皇帝执手泪眼送走了这位大唐军神。
    这个时候的太宗皇帝本身也是病痛缠身了,八天后,大唐太宗文皇帝李世民驾崩,享年52岁。
    说到太宗皇帝的驾崩,主播都想泪目,天不予其寿,圣主短命,祸害却遗留千年,若太宗皇帝能与李隆基那小子换一换寿命就好了!
    “文”是古代皇帝的最高谥号了,太宗皇帝最喜欢前辈汉文帝,想来他应该会喜欢“文”这个谥号。
    东征高句丽的准备也随着太宗皇帝的驾崩而暂时告一断落。
    六月初一,皇太子上位,是为唐高宗,改年号为“永徽”。他将继续太宗皇帝未竟的事业,征高句丽,灭西突厥,灭百济,一锅全给他端了。】
    太极殿外,群臣一个个哭丧着脸,听到陛下驾崩的消息他们也想泪目,但他们此时的陛下可还活着,就导致了群臣一副要哭不哭的神色。
    哭了,实在晦气,陛下还没驾崩呢;不哭……他们是真的难受……
    太宗视线扫过现场的臣子们,神色无奈又觉得好笑,他温声道:“这眼泪等朕真驾崩了再落吧。别浪费了。”
    魏征闻言,大惊失色,急道:“陛下,这话可不兴说啊!”
    太宗笑了笑,“人固有一死,并不是朕不说,便不会死,这又有何可忌讳的?”
    说完,太宗突然顿了顿,眼神意味不明,“也不知道这李隆基是朕第几代的后世子孙,竟然这般不受待见。”
    太宗冷笑一声:“想来是那等不孝子孙吧。”
    房玄龄拱手,“皇太子承袭了陛下您的志向,非常出色地完成了您的遗愿。”
    太宗闻言,这才开怀一笑,遗憾吗?是有的,但儿子出色,他更为高兴。
    【太宗皇帝已经驾崩了,但遗留的高句丽问题,我们继续将这个问题说完。
    前面我们说过百济国在公元646年终止了对大唐的朝贡,与高句丽、倭国组成了联盟,将新罗和大唐分离开来。
    显庆五年,百济依仗着高句丽之势,数次入侵新罗。
    新罗王金春秋上表求助大唐,唐高宗一琢磨,百济的位置妙啊,如果能将百济控制住,这个地方便能成为唐军遏制高句丽的桥头堡,以辽东唐军南北夹击,高句丽必亡。
    于是,唐高宗决定出兵百济,既能解决新罗之围,又能在战略上包围高句丽。
    唐高宗派遣了新一代猛将,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为神丘道行军大总管,率领军队十二万余,战船近两千艘渡海攻打百济,大军从山东成山渡海,在熊津江口击溃百济军数千人。
    苏定方水陆并进,直取其都城泗沘。城外二十馀里,百济倾国来战,唐军大胜,杀百济军一万馀人,唐军入泗沘外郭。
    与此同时,新罗大将金庾信在黄山大胜百济大将阶伯。
    百济义慈王及太子扶余隆逃入北境,苏定方进围泗沘城。
    义慈次子扶余泰自立为王,帅众固守。
    百济太子的儿子扶余文思说:“王与太子皆在,而叔遽拥兵自王,假使能却唐兵,我父子必不全矣。”
    于是他率领左右逾城降唐,许多百姓也跟从,扶余泰不能制止。
    苏定方命军士登城立旗帜,扶余泰窘迫,开门降唐。于是扶余义慈、扶余隆及诸城主都投降了。】
    太宗闻言,欢喜大笑,“好一个苏定方!!大唐当真武德充沛!”
    这一刻他想起自己的父皇,看来一个好的年号还是相当重要的,这算不算给大唐开了个好头……
    等等,年号……
    太宗皇帝一顿,“这……方才天幕说高宗改年号是“永徽”,那这个“显庆五年”是……难道换年号了?”
    房玄龄笑着道:“汉武帝曾用过十一个年号。”
    太宗无奈地笑了笑,这倒也是,只要皇帝乐意,换多少个年号都可以。
    【拿下百济之后,百济的残余势力联合倭国进行反扑,于是爆发了著名的“白江口之战”。
    这一战极具有特殊性,这一战是中|日两国作为国家实体进行的第一次交战,也是东北亚地区已知较早的一次具有国际性的战役。
    这一战奠定了此后一千余年间东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格局。】
    一大堆听起来就让人不明觉厉*1的词语出现,大唐天幕下,百姓、朝臣、皇帝皆是一愣,这到底在讲什么?
    房玄龄推测着,“这百济联合倭国进行反扑,与大唐爆发“白江口之战”,这是中|日两国的第一次交战?”
    “百济已不成气候,那这中、日两国,定是后世的大唐与后世的倭国了……没想到后世,倭国如此小国居然还在。”房玄龄道。
    “第一场交战,意思是会有第二场,第三场……”太宗喃喃低语道。
    片刻后,他又道:“东北亚地区,国际?”
    太宗凝神细思,“想来世界真的很大,朕许是不该将目光只放在大唐以及大唐周边的小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