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月娥点头应下。
“成,回家帮我把粮囤拾掇拾掇,今年于爷发话,谁家吃不完的粮食都不许卖,要是缺钱就卖给他。”
于湛秋想想土地运动,斗地主,分田地,结果最近全城闹粮荒。
这是来自地主的反击,只怕后手还强劲。
“咱家也不缺钱,要是不给卖,咱们就别卖了,只是阴雨天多,得做好防潮手段,您回头买点生石灰,等我回家跟你一起拾掇吧!”
郑月娥点头。
“嗯,我晓得!”
说完用草帽扇扇风,看着女儿吃饱了再走。
“得亏咱家现在不缺钱,要是……跟以前似的,你的学费新衣服还指着这批粮食,还有……吃药看病的,处处都要花钱,不给卖,我可要疯。”
于湛秋抿唇笑。
可不嘛,之后疯的人肯定更多,那时候于爷就不再是爷了。
“最近我们学校缺粮食的紧,我看这市面上粮食还很不稳定,我准备努努力,早点考大学,妈你把粮食收好,索性最近两年都别卖了,留够家里两三年吃的。”
郑月娥不解。
“这地是年年种,再饿也饿不着咱们土里刨食的,粮食都存在家里,坏了可咋整?”
经过这几天的变故,于湛秋已经逐渐成了郑月娥的主心骨。
“您也说了,得有地年年种,才能有收成,地是咱们的吗?”
郑月娥哑然。
解放前,就到处都在打土豪分田地,于爷顺应形式,答应庄子里的人五年只收一成租子,各家都欢喜的紧。
过去旧社会市面上行情是佃农一亩地的七成归地主所有,这七成的标准不是佃农种植收获的标准,而是地主定的平均水平。
有那力有不逮的,不小心种坏了的,遭遇灾荒的,一年下来收的不够租金,倒欠租子,还得卖儿卖女还账。
于家心善,只收六成租子,有那老弱妇孺残障的,就再降低一成,只要一半粮食。
这么大的让利,吸引大批佃农,加上于家本家放出来的奴仆,最鼎盛的时候,方圆百里都是于家的地。
第223章 五零年代改写人生09
现在五年之期早就过了,大家都仿佛说好似的不提这件事,只是于爷说不许卖粮食,大家还本能的听话照做。
之后到底怎么样,心里真没底。
“那我回家得做点耐放的干粮。”
这个郑月娥有经验,荒年把食物发酵成糟,密封起来,能储存很长时间。
不好吃有什么要紧,先吃饱活命再说。
于湛秋点头。
“嗯,咱们人微言轻,村里都不卖,咱们就别出头,这些日子不会太平了,妈您在外头行走别露出来。”
郑月娥听话的点头。
“最近是有不少城里人到村里打听粮食,想出钱买,老财叔家老三要娶媳妇,女方家要二百万的彩礼,城里人给价比于爷高,老财婶儿悄摸卖了点。”
二百万就是第二套rmb二百块钱,老百姓用惯了单位,还没转换过来。
于湛秋不接茬,别人家的事儿不必议论,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绞烂几只鱼虾,都是常态。
送走郑月娥,回到教室,于湛秋打开书,这是跟高二一个不爱读书的男孩子买的,为了早点独立,她还是决定跳级到高三,明年夏天就赶紧参加考试,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现在的大学还能学到点东西,还能包分配。
晚自习下课回宿舍,于湛秋准备熄灯之后到走廊借路灯再看看书,争取在放假之前,给所有人营造一个无时无刻不在刻苦学习的学霸形象,为暑假过后的跳级做准备。
刚进宿舍门,就听见一声惊呼。
“吕爱萍晕倒了!”
巧了不是?于湛秋刚好进门站在吕爱萍跟前,快步上前捞一把,把人接住,避免与大地亲密接触。
“怎么了?怎么了?”
“赶紧送医院吧!”
“我看是不是病了?”
“我也记得她这两天无精打采脸色也不好。”
徐大花看过来,猜到原因但是她什么也没说。
于湛秋看向平时跟吕爱萍关系好的方小米。
“搭把手,送她去医院吧!”
方小米嘴巴快,性子还行。
“等下我给她拿个饭盒,外套,马上。”
两位女同学轮流背着吕爱萍,多亏医院离得近,吕爱萍也不重,不然还真难办。
医院里人来人往,护士看见这架势就知道是急症,赶紧推床过来帮忙。
吕爱萍被送进诊室,护士拿着单子出来让交钱。
方小米想当然的接过单子,她爹是地主,家里条件自然比种地的于湛秋家好。
等了一会儿,又有护士出来跟于湛秋交代情况。
“病人这是饿晕了,血糖低,已经输上液了,想法子买点吃的过来。”
于湛秋放心几分。
“咱们医院食堂这会儿有饭买吗?”
护士摇头,另一个路过的护士怨念满满。
“现在到处都缺粮食,医院从白米吃到黑豆,我都快变成驴了。”
外面又有人送来急救,护士们闲聊中断,赶紧去救人。
跟于湛秋说话的护士也匆匆交代一句,转身去忙了。
这次是公安送人来急救,人送到,其中一个公安也站不稳,踉跄一下,让同事一把扶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