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重生养夫郎 第12节
    这顶精巧的小帽还是袁氏在世的时候拿萧护存的兽禽皮和毛一针一线给萧元宝做的,外是用的鹿皮,内里纳了一层软和的兔子毛,待着舒适又保暖。
    萧元宝十分宝贝,寻常日子挨冻都不舍得拿出来戴。
    幸得也是这帽子做得小巧了些,王朝哥儿头大戴不得,否则早也锁去了他柜子里头。
    “走不走得动,哥哥背你。一会儿到了村口上咱就能坐牛车去。”
    祁北南牵着萧元宝细软的小手,今日虽未曾下雨,可地面上还是有些晨霜,化开了融进泥巴里,踩着滑。
    “我走得动。”
    萧元宝放开祁北南的手,大跨着步子,想以此表现自己一点不怕走路。
    可惜棉裤子厚实却有点掉档,不如夏里的裤子灵便,一大步出去有股力生生扯着他的腿似的,害得一个趔趄。
    祁北南眼疾手快抓住了人,瞧着萧元宝走路像只笨重得吃饱了的矮脚鸭子似的,不由得好笑,到底还是将他背到了背上。
    萧元宝趴在祁北南的后背上,脸微微红,再不说话了。
    不过他心里觉得祁哥哥比朝哥儿刚来家里的时候都还要好。
    “前头怎那么些人。”
    萧元宝听见祁北南的话,扬起脑袋来。
    “那是方爷爷孙婆婆的家。”
    萧家的房舍靠近山脚,是一独户,旁头未有挨靠着的邻舍。
    自小路出来,下个颇,拐过片小竹林,这才有户人家。
    祁北南刚进林子就瞧见了竹林尽头有三四个人,立在一处不知在说些甚么,似乎神色忧忧。
    他顺着路过去,听到了一老妇的哭声。
    “幸而是你爹命大,这墙塌下来没往他身子上砸,本就是身子不好,若教砸中了,我可咋活~”
    “没事了娘,咱爹福大命大。现在要紧的还是先把墙给修补好才是,天寒地冻的,屋里透着风咋住得了人!”
    “是是!得寻人修了墙。”
    “只是请乡亲帮忙,便是不收咱的钱,那也得招待人吃顿好饭才是,这秋收上倒是剩得些米,可家里没肉又没油,哪里招待人不办荤腥的。”
    揩着泪珠子的老妇为难的身前二十来岁的男子说道,身侧守站着的两个十岁出的娃娃也耷拉着张小脸儿。
    男子道:“娘,我瞧见萧大哥似是下山来了,要不然咱去借……”
    “别,别!”
    男子的话还没曾说话,老妇便连忙打断了他:“我的儿,别去,谁的日子都不好过,人家在山里讨些生活也不容易。”
    “那……那去请萧猎户来搭把手吧。”
    “不去麻烦萧家,不去麻烦人家。”
    老妇一连说了两遍,拽了男子的胳膊:“还是,还是去寻里正吧。”
    男子插着腰长叹了口气,扭身进了屋去。
    祁北南眉心微动,虽未听人碎嘴,可还是从话里能听出些不对味来。
    萧家似乎与这方家起了甚么隔阂。
    他问背上的萧元宝:“方爷爷和孙婆婆常到家里来吗?”
    萧元宝答道:“方爷爷生病了,下不来床。但孙婆婆以前常来家里,还给小宝拿烤芋头吃!”
    “以前?现在不来了?”
    “嗯,孙婆婆好久没来家里了。”
    萧元宝有点伤心道:“秦娘子说孙婆婆的烤芋头不好吃,我不喜欢,孙婆婆就不来了,可我明明喜欢吃的。”
    “以前秦娘子和朝哥儿还没有来家里的时候,爹爹上山,我就在孙婆婆家里。”
    “孙婆婆要给我缝衣服,方大哥哥还给我抓小螃蟹,方二姐姐和方三哥儿都带小宝顽。”
    祁北南问道:“那现在方二姐和方三哥儿都不寻你顽了吗?”
    萧元宝点点头:“秦娘子不许我出去寻二姐姐和三哥儿,她说二姐姐三哥儿偷了她的铜子,还拿了朝哥儿的糕饼吃。是手脚不干净的小孩子,同他们顽会学坏。”
    祁北南默了默,大抵是明悟了些秦家亲近来往人户寡淡的缘由。
    当初他和萧元宝成婚的时候,在村里也摆了宴,按理说同村人嫁娶丧葬都会来,然则那场婚宴来的人却是寥寥。
    后还是里正暗地里号召了村民前来吃席,多也是冲着他一个官身来的,硬是凑了个热闹。
    彼时祁北南不得其解,想着或许是他丈人常年奔波于山野林间,与村里人交情浅才如此。
    如今看来,萧家没甚么亲近的乡邻友交,只怕秦氏“大有功劳”。
    祁北南觉着,活于一处,太特立独行了终究不是长久之道,俗话说独木不成林,到底还是要有些亲近来往之户才好。
    倘若一生顺遂,不曾遇上半点事儿,独行那也便罢了,可一但遇事儿,又或者要办成什么事儿,还得身旁有人才好。
    昔时他成婚以后便带着萧元宝去了州府任职,对这头的人际也便未曾放在心上。
    如今既要在此久居,人际往来便不可再疏忽了,还得想法子和村里人走动起来才是。
    第10章
    年底上县城里张灯结彩,买卖的人比平时要多不少。
    街头巷尾间都能听见扎炮的声音。
    祁北南听着炮声恍惚,潜意识中尚还有些不适应,胸口随之便会闷痛,然则手指间传来的温热感又将他从旧事中拉了回来。
    他低头,萧元宝正睁着一双大大的眼睛四处张望着,眼睛亮晶晶,瞧着哪里都稀奇,都新鲜。
    可见人头攒头,尽数是生人,又怕走丢了去,眼中难掩怯意,便紧紧的攥着祁北南的手,贴他贴的可近。
    祁北南一笑,矮身将人抱了起来。
    好不易来县城一回,可别走了一街光只瞧见大人的腿和肩膀子了。
    祁北南抱着人慢慢的逛走,与萧元宝指着夹道旁琳琅满目的铺子,一一同他说是卖些什麽的。
    “对身过去那家是瓷行,里头卖得有碗,罐,瓶……做得精巧漂亮,不过价高,咱平素买的碗罐都是去街边的小摊铺买的。”
    “再前头挂着长招牌的是盐行,卖的便是咱们家里做菜时撒到汤里的咸咸的东西。”
    “我知道!秦娘子放在圆瓦罐里像糖霜的盐!”
    萧元宝开心的同祁北南说道。
    “嗯,是了。我们小宝真是聪慧!”
    萧元宝被夸有些害羞,但心里却受用,跟着就高兴起来。
    两人依着路逛,祁北南在街边的火摊子上要了只烤得油滋滋的鸡腿给萧元宝捧着,进了糕饼铺上逛看,包了两包点心。
    一包形似螺的鲍螺蜜饯,一包油炸的糖丝线;
    味道说不上好,盛在卖相稀奇好看,惹小孩儿喜欢。一铺子的点心果子上,萧元宝眼睛就叫这些有形儿的果子吸了去。
    出来会儿,又进了布行,买了两匹布。
    一匹篾黄云纹的细布,一匹云水蓝的粗布,外在半斤棉花。
    从布行出来手上就拿满了物,祁北南费了两个铜子儿将东西存在了一处,待逛完后再来取。
    他带着萧元宝来城里买这些吃用倒也还是其次,心里最紧要的其实还是带他去趟医馆。
    昔年成亲时萧元宝身体便可见孱弱,时节交替,吹风下雨便极易染上风寒。
    彼时大夫看诊来说,倒也未曾有甚么大的病情,只是有些积劳成疾,身子亏空孱弱而致。
    农户苦寒人家,多见此番病体,身子强健的不多,夭折病亡的遍地可寻。
    祁北南心疼夫郎往昔过得日子苦,有心将萧元宝养好,没少往家里的伙食上下功夫。
    在磷州做官那几年,夫妻和睦,萧元宝的身子倒是可见的调养了不少起来。
    可萧护意外去世,萧元宝受了不小打击,病了一场,往后不过一年,他又升迁去了京城,萧元宝的身体便开始反复,每况愈下。
    大夫进出,说是心有郁结,忧思太多。
    祁北南当时以为是丈人离世,萧元宝心中难过,又因他们成亲多年没有子嗣,事情积压在身忧思过重。
    他时有宽慰,有孩子固然是好,但若命中没有子嗣缘,也并不强求,他所求的不过是两人长相久伴。
    可当他离开了好些年后,他才慢慢明悟让他郁结忧思的并不只是这些。
    结亲所求门当户对,萧家与祁家开始本也算是能拉扯对上。
    只是后来祁北南高中入仕,仕途不说坦顺,却一直在往上走,门楣越发的高。
    萧元宝农舍人家出身,又不识得字。
    祁北南在磷州为官时,初只是个小官儿,萧元宝来往接触的官眷出身大多也并不算高,虽是交际之中矮人一头,常也要受些白眼苦闷气,与这些官眷来往的吃力,倒也勉强能应对着。
    可后至京都,满地勋贵,官眷的门第、见识实在是太高了,再不是低人一头所能言。
    祁北南越是在官场上得力,萧元宝反倒是更受人讥讽,笑话。
    言他目不识丁,言他一无所长,偏祁北南却还拿他当做宝,是没有眼光的人。
    如此境遇之下,日子如何又能顺心。
    萧元宝少时不光是身体上受秦氏的磋磨,最不好的还是心里和精神上。
    最是长成一个人秉性的年纪里,他与秦氏生活在一处,时时受她打压,讥讽他不好无用。
    如此从未受过鼓舞,沐浴过关爱长大的孩子,便极易养成自卑敏感又怯弱的性子。
    萧元宝后来虽然脱离了秦氏,可性子却已养成。
    成婚后,那些讥诮的声音再来,萧元宝无从应对,只觉着自己确实不好,拖了祁北南,教他折了脸面,心中愧疚亏欠,无所排解而积郁成疾。
    祁北南彼时亦是年轻气盛,一心奔走官途,想着自己站得高了,自便能让萧元宝过上更好的日子。
    他也并非十全十美,万事面面俱到之人,哪里知官眷间的弯弯绕绕,萧元宝的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