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66章
    或许是依旧留着一些期待,又或许是之前查找谢姓高阶异能者时留下的习惯,半污染物身前电视的屏幕大多时候都在播放新闻频道。
    屏幕中的记者介绍到:“今天是谢意院长孩子的第一次露面。”
    捕捉到关键名词,被饿得意识都要开始模糊的半污染物猛地从抱枕上抬起头,看着电视屏幕,眼神茫然。
    记者微笑着补充:“今天也是小孩的五岁生日宴席。”
    黑发的小孩被簇拥在人群中央,神情高傲,准确回答出采访者问出的每一个理论问题,知识储量在同龄人群中是近乎碾压的存在。
    比这更瞩目的是,小孩和他父亲如出一辙的焰红双瞳。
    异能者的身体特征会因为灵力性质而产生变化,异样的瞳色和发色都不罕见。
    但在这么小的年纪就展现出异人的特征,也侧面印证了小孩绝无仅有的灵力天赋。
    不仅继承了母亲的智商,还继承了父亲的灵力天赋,真正的天之骄子,是天生就该站在顶点的存在。
    当然,这些事情过于长远,并不是一个已经被饿瘫在沙发上的半污染物应该考虑到的事。
    他肯定不缺饭吃。
    这是谢云虹看见屏幕中谢意幼子时唯一的想法。
    但一直等到太阳西斜,一天时间已经结束大半,保姆还是没有出现。
    半污染物被饿得有点狠。
    于是小孩很早就搬好小板凳,抱着自己的抱枕蹲守在阳台上。
    友人刚带着食盒来到阳台,就被另一边半污染物发出来的响动吓了一小跳,语气惊讶:“今天来这么早吗?”
    谢云虹抬起头。
    夏日傍晚的夕阳没有正午那么刺眼,圆滚滚的,橙红色的。
    半污染物直勾勾地盯着天边橙红色的圆球,感慨道:“好大一个烧饼,看上去很好吃。”
    而且这么大的份量,肯定能填饱肚子。
    友人从小就对他人的情绪有着敏锐的观察力,语气担忧:“你是不是很饿。”
    “要来我们家吃饭吗?”
    小孩很认真地发出邀请。
    谢云虹看着天边仿佛触手可得,却又遥不可及的巨大烧饼,陷入沉默。
    他不是不想跟小孩回家,但突然想起来一件事情。
    所有半污染物接触到的“保姆”似乎都被特意筛选。
    上一个被带走的女人在所有保姆中还是算不错的存在。
    半污染物曾经还遇见过一个保姆,是位喜欢酗酒的男子。
    在小孩某次和友人在阳台聚会时,满身酒气的男人走过来。
    在男人骂骂咧咧的声音中,酒瓶砸在另一边阳台的地面上,瞬间就爆裂开来,锋利的玻璃碎片混着酒液四处飞溅。
    好在友人反应足够迅速,在危险到来前就及时蹲了下来,利用掩体和身高优势躲过了最直接的攻击。
    但难免还是被溅射的碎片波及到。
    巨大的声响,男子咒骂的声音,以及皮肤被划破带来的刺痛,让小孩的大脑一片空白。
    邻居的女主人听到声音,急匆匆赶到阳台,对着酗酒的男子一顿臭骂。
    酗酒男本来还想反驳回击,但家庭中的男主人很快也出现,眼神冷淡,手中拿着铁杆的拖把跃跃欲试。
    男保姆终于悻悻地离开,再一次把怒气发泄到小孩身上。
    但他没成功。
    半污染物把自己的血液混进了男人的水杯,酗酒后的男子并没有察觉到水中混杂的血气。
    之后,男子再也没出现过。
    胃部直接受到污染气息的感染,被送到医院抢救,活着离开医院后,身体也收到影响,再也没力气去酗酒家暴别人。
    出现了这样的事情,半污染已经做好了再也“见”不到友人的心理准备。
    但第二天,装满食物的食盒一如既往地出现在阳台上。
    “那不是你的原因。”
    友人的声音带着傍晚夕阳一样质感,温暖柔和:“这是那个只会喝酒的臭男人的问题,不关你的事。”
    “妈妈说过了,你只是受害者。”
    小孩很认真地解释道:“喝酒的暴力男都是傻逼...好吧,我们不能骂人,你不要学,学坏了妈妈肯定又要说我。”
    ————
    “所以,你要来我们家吃饭吗?”
    没有得到回应,阳台另一侧的友人又重复问了一遍。
    但还是没有得到回应。
    终于,阳台另一侧的友人也陷入沉默,良久,半污染物听见小孩跳下板凳跑开时嗒嗒的脚步声。
    越来越远。
    谢云虹沉默地把食盒内的食物彻底消灭,将洗干净的食盒后,又带到阳台。
    友人依旧没有回来。
    半污染物说不出心里有什么感受,很闷,就像是有什么东西堵在胸口。
    后来在天空的帮助下,小孩才找到这种感受更具体的解释,失落。
    但友人突然又回来。
    很小的一只小孩抱着快有半个自己大的包装袋。
    袋子里满是各种各样可以长期保存的零食。
    “妈妈说,明天会带大家去另一个城市玩,叫做旅游?要好几天才能回来。”
    “如果饿了的话就可以吃这里面的食物,我把压岁钱偷偷拿出来去买的。”
    友人很认真地给出承诺:“我跟妈妈说过了,会快点回来,但如果还是不够吃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