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45章
    “师父……”汤姆犹豫地说,“他不会死了吧?”
    “死不了。”爱德对自己的枪法有十足的信心,他翻出绷带,为启明包扎止血,指挥汤姆把启明搬到树林带。
    五分钟后,一辆黑色涂装的面包车停靠路边。
    铺天盖地的黑暗将启明包裹,再醒来,左肩传来的疼痛提醒他刚才发生的一切并非梦境。
    “启明。”苍老的声音突兀地响起,查理站在病床旁,笑眯眯地说,“这应该是我们第一次清醒会面。”
    启明平躺在床上,左肩捆绑着繁复的纱布,凉淡的视线上下打量查理,他说:“是的。”
    在这之前,查理和启明交锋过两次,一次夺走了启明的双腿,一次夺走了启明的记忆和造物。天资聪颖的造物主在查理面前,节节败退,毫无还手之力。
    当下,是第三次交锋。
    “你看起来很冷静。”查理说。
    “你想要我有什么反应?”启明问,“你已经抓住我了。”失血和疼痛令他面色惨白,气息奄奄,黝黑的瞳仁浮起倔强和屈辱,“你要的东西,我没有。”
    “我还没说我要什么。”查理扶床坐下,自以为掌握主动权,“你想青史留名吗,小子?”
    “你是说穿梭机?”启明说。
    “是的。”查理说,“我们合作造出穿梭机,回到过去,修正时间线,带领人类绕过战争,做出一番伟大的事业。”淡灰的眼珠燃烧着熊熊火光,充斥着对权力名誉的强烈向往,“你我的名字,将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绕过战争?”启明抬眼,“查理教授,我记得你才是站在人类对立面的人。”平稳的声线愈显讥诮,“历史书镌刻了你的恶名,千夫所指,万人唾骂。你已经得到了你想要的,何必回到过去。”
    “牙尖嘴利的毛头小子。”查理神色扭曲一瞬,险些没维持住良好的修养,索性放弃利诱,开门见山,“你小姑说总结构图在你那里,让你家人用图纸换你的性命。”
    “我确实得到了一本笔记和一张总图,笔记详细记录了穿梭机组装的注意事项和调试指南。”启明说,“可惜你来晚一步,上周我烧掉了这两样东西。”
    “祁阔认为,大灾年出现的根因在于时间穿越。”启明说,“2088年天灾频发,人口数量从七十亿降至三十亿,人类承受不起第二个‘大灾年’。”
    查理看着启明说完一通悲天悯人的话,笑着摇头:“联盟把你教育得很好。”他抬起右手,恶劣地拍打启明受伤的左肩,渗出的血液染红纱布,启明隐忍不语,强行咽下痛呼。
    “我今年七十二岁,见过许许多多的人。”查理说,他打了个响指,“人类看不起蟑螂,殊不知自己和蟑螂没什么两样。九成九的人浑浑噩噩地来,稀里糊涂地活,莫名其妙地死。幸好命运总会孕育出零星几个懂得运用大脑的人类,例如你我,带领整个族群向前走。”
    “2088年,人类死亡过半,两三百年过去,逐渐恢复到五十亿。”查理说,“没人在意死去的灵魂,大家只在乎赢家。”
    “你太傲慢了,查理。”启明整理领口,指腹抹去锁骨和喉结沁出的冷汗。
    “呵,还轮不到你对我指指点点。”查理的语气暗藏不耐,“你肯定看过笔记和总图,记得多少内容?”
    “不记得。”启明不经思考地脱口而出,他说得太快太急,格外欲盖弥彰。
    查理的手指再次摁在启明的左肩,看着纱布上的血花逐渐绽放,他笑得残忍又快慰:“启明,你很聪明,然而聪明弥补不了阅历的鸿沟。”他站起身,拍拍手,对守在病房门口的医生说,“给这小子换新纱布。”
    精神矍铄的老人回头瞧一眼倔强的年轻人,露出一抹胸有成竹的笑,走出病房。
    第103章 螳螂捕蝉(三)
    就在启明被绑架去和查理会面的当天,联盟和启宅乱成了一锅粥。
    “什么?!启明失踪了?”叶亭荷看着愧疚的护卫队队长杨集文,“你跟我来。”她等不及听杨队长的解释,领着人急急忙忙敲响连佩玲的办公室,“主席,有急事找您。”
    “进。”连佩玲说。
    叶亭荷推门而入,说:“启明失踪了。”
    “怎么回事?”连佩玲表情淡定,似是早有预料。
    “中午十二点半,启明的保姆陈雁桥报启明失踪。”杨集文说,“启宅里没找到启明的踪迹,保安室汇报丢失一套制服。”他懊恼地挠头,“我们只想着不让外人进来,没想到他自己出去送死。”
    “拿到监控录像了吗?”连佩玲问。
    “在这里。”杨集文打开联络器,将视频传输至连佩玲的电脑。
    三人看完视频,连佩玲说:“我知道了。杨队长不必自责,启明想跑,有一万种办法绕过你们。”她推一下镜框,感慨道,“这孩子比我想象得更勇敢,那我们也不能拖他的后腿。杨队长,麻烦你去叫练西刚来我办公室。”
    “好的。”杨集文点头,转身离开。
    叶亭荷不明白连佩玲在说什么,她识趣地止住好奇,没有贸然发问。
    连佩玲也不准备开口解释,她说:“小叶,‘新人类’的事进展得怎么样了?”
    堤丰接入了2341万“新人类”,没等到查理下达指令,“新人类”们陆续发作,难以自控地崩溃疯狂。各大洲联盟政府在人力资源捉襟见肘的情况下,不得不全力投入,收拾烂摊子,病人家属们捶胸顿足、后悔不已。而对于“新人类”的处理方式,线上线下争论不休,尚未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