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霍成君,刘询就溜溜达达的去找许平君。
霍成君从头至尾都不知道,刘询已经来看过她了。
即便她知道,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改变。
皇上和皇后伉俪情深,这是她在家中就知道的事情。
霍成君很聪慧。
她知道,她进宫也只不过是作为一件政治牺牲品应有的结局。
对于一进宫就被发落到这种地方,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她已经对刘询不再抱有任何幻想。
第49章
母亲在世时曾日日对她耳提命面。
说她以后会是皇后。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没有人可以阻挡她的位置。
在这日复一日的洗脑之下,霍成君多少对那个位置也有些向往。
刘询与许平君的恩爱人尽皆知。
哪个女子不希望自己能有个对自己一心一意的夫婿。
相守到老,共度一生。
这一切的幻想都被天幕狠狠地打破。
原本霍成君并不把这当成多大的一回事。
在她看来,只要还没成之事,便算不得数。
可她忘了,帝王的疑心和猜忌是最要命的东西。
从父亲押送母亲离府的那一刻开始。
霍成君才明白。
即便提前预知了结局,也依旧不会有半分改变。
按照既定的轨迹,入宫,然后死去。
霍成君静静的倚靠在窗边。
月上中天,清冷的月光洒在荒芜的院子里。
或许她会在这里孤苦无依的渡过往后余生。
又或者,在父亲逝去后与霍家一起被尽数拔除。
与后者相比,前者似乎也成为了一个不错的选择。
-
“刘询的功绩还挺多的。像是减税啊,盐铁降价什么的,他经常干。一面安抚百姓一面打仗,他打仗呢。他也不盲目的打,像是匈奴。当时匈奴和乌孙不太对付。他就派人出使乌孙,用乌孙人的兵马和匈奴人干架。”
“你看这小脑袋瓜转的是快哈,干赢了美滋滋干输了也没损失。然后西羌反叛了,就又派兵打西羌,这西羌叛变还没一年呢,又回来投降了。而且投降的也不止是西羌人,还有匈奴人。那匈日逐王他嘎一下子带着人他就叛变了,也跟着归顺西羌一块归顺了。”
“匈奴这阶级划分是这么一档子事儿,除了单于,还有左右贤王啊左右古蠡王啊左右日逐王啊左右大将啥的。匈奴人有十个王位,一般的左贤王他就是下一任单于的接班人,相当于太子了,然后其他的什么贤王、古蠡王、温禺鞮王啊也按顺序有机会当单于。”
“日逐王投降以后完事没了个四五年,单于也跟着投降来了。匈奴人日子也不好过啊,还不如抱个大腿跟着老大哥后面混日子呢。这个匈奴的事到这就算是平了。”
“而且汉武帝刘彻的庙号就是他给上的。一开始上庙号的时候也不是那么顺利。虽然大家伙都表示没意见,但是总架不住有那么一两个特立独行的人表示反对。”
刘彻眉头一皱,是谁??是谁反对?!朕上个庙号还反对?!
朕怎么就不配上庙号了?!
“反对的人就是夏侯胜。不过他的反对也没啥用,少数服从多数。他的反对意见马上就给大家伙摁下去了。反对一下不要紧,还给自己招来了牢狱之祸。嘎一下送局子里蹲了两年。”
“反对的声音消失了,上庙号就可以顺利的进行了。而且上庙号这事吧,刘询确实还非干不可。放在当时,只有嫡系子孙才能干立庙这事。但是刘彻死的时候,压根就没刘询的事。”
“但是刘弗陵他没出席刘彻的葬礼,也没给刘彻立庙。这活就落刘询头上了。这庙一立起来,就能证实他汉武帝嫡系遗脉的身份,还能提高自己的威信。刘询给刘彻立的是世宗庙,然后给他爹也整了个皇考庙。”
“值得一提的是,刘询还给他爷爷刘据追封了一个“戾”字,这可不是啥好词。一般大家伙上谥号,都会整点好的。很少有这种直接上来给你整个恶谥。他为啥这么干呢,也是众说纷纭。”
“作为历史上有名的贤君,他也干了个跟很不该干的事。就是把位置传给了刘奭。汉元帝刘奭可以说是导致西汉走向灭亡的一个败笔,他为人怯懦,轻信宦官,导致大权旁落,完事儿,他的庙号就在东汉时期给废了。刘奭的庙号是高宗,让位面之子刘秀给革了。”
“刘奭可以说和刘盈是差不多的人,人是个好人,就是不适合当皇帝。虽然刘询死前也和刘彻一样给刘奭留下了辅政班底。但是刘奭这人别说跟他爹比了。连刘弗陵也比不上。”
“刘询给他选的太子太傅,居然被宦官和外戚联手逼死。不过这个坏头也是他爹给起的。一开始刘邦也是让赵高给整怕了,对于宦官也是一直有意识的打压。但是到了刘询那里。他就起了重用宦官这个头。”
“传到刘奭这的时候,宦官已经能和外戚比肩了。加上刘奭这人吧,他很重儒。这下跟热闹了,宦官、外戚、儒生。大家伙一起在朝堂之上争名夺利、不择手段的互相攻击。都搞内斗去了,谁还干正事呢?”
“而且刘奭说重视儒生吧,他也就是嘴上说说。不然他老师都让人整死了他一点表示没有呢,他就掉了两滴眼泪责怪了一下。然后大家伙就该吃吃该喝喝。啥事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