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20章
    那些脑袋空空有可能出现的仓惶无措,目光求助,立场不坚定更是统统没有出现。
    再加上在这之前,许多别有心思的人疯狂唱衰,加蔺渝粉丝提前降低大家的期待值的行为,就更衬托得他的表现堪称惊艳了。
    “@0212世界守护蔺渝日v:
    虽然不想吹...但是我能说小渝好厉害吗?舞台越来越好,综艺上一直出彩,演技被夸了那么多次,连这样直面记者的直播发布会都做得特别好!”
    产出大粉率先发言。
    铺天盖地的小作文在超话里疯狂释出。
    直播结束没过多久,发过“代发”澄清的“cs哥”再次出现了。
    他因为之前做选秀节目的数据科普和发了陈迅睡粉黑料等,在论坛已经被数以千计的人关注,这次发出新的内容,自然有很多人第一时间发觉。
    视频、图片、文字一应俱全,甚至他还认真地将蔺渝在发布会ppt所展示出来的时间线,和爆料者的时间线都做了图表,并且对应着列出,标注了所有的内容和疑点。
    蔺渝展示的他都如实记录,蔺渝没展示的他也查漏补缺,填补细节。
    一瞬间此楼高高盖起,微博数十个营销号飞快转发,生怕错过这一时机,这些天的kpi挣不上,拿不到流量费了。
    “我的妈呀cs哥到底是秀粉,还是娱乐圈纪检委,又或者蔺渝的真爱粉啊?”
    “难不成是蔺渝团队养的数据职粉?”
    “这个速度和效率很难不说是职粉吧?”
    “也不一定,他展示的图片什么的,好像都是直播的时候截图的画面,不是那种高清版本...”
    “不管怎么样我觉得cs哥做的没错...”
    与此同时,还有许多非蔺渝粉丝的路人在发言:
    “我觉得蔺渝这次做的特别好...”
    “我看了发布会全程,觉得他所有的澄清都有理有据,至少比那些摆一张和蔺渝一起的毕业纪念册就开始编他霸凌的‘同班同学’要可信多了。”
    “说实话我一开始看那个爆料就半信半疑的,觉得里面很多细节写的太像编故事了。”
    “蔺渝这样不好吗?我要是他粉丝我爽死了。”
    “正主自己亲自出来做ppt澄清每一条闹大的谣言,这不比粉丝反黑站拼了命加班做事还没人信强多了?”
    饭圈关于自家艺人的澄清图和文字很多,几乎每个有点粉丝的艺人在被造谣后,都会一条一条分析澄清,但是“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适用于所有的人。
    粉丝的心血,大部分人是根本不会去看的。
    就在这个时候,那位cs哥又单独开了一帖。
    这个帖子的名字起得特别的想引人进去看:
    《那些蔺渝“反校园霸凌”发布会没有说的...》
    而且直接把蔺渝的澄清发布会,变成了“反校园霸凌”发布会,瞬间正能量满满!
    大家点进去才发现,这里居然是在将蔺渝发布会死都憋着没有进一步阐述清楚的,所谓被害者的一些相关的背景。
    譬如,蔺渝在发布会一带而过的信息被展开分析:
    死者的自杀确有其事,但那是一年多前发生的事,并非是爆料中刻意引导大家怀疑的中学阶段。
    他还附上了一则报纸新闻,是那段时间北美某媒体的报道,很小的篇幅,搜索无异于大海捞针,但偏偏还真的被找出来了。
    报道中说,有一名本地大学的学生,因学业压力和感情纠纷自杀。
    寥寥数字,隐去了具体信息,但明眼人都已经看出了端倪:
    蔺渝在发布会宁可被质疑也憋着不肯多谈的那名同学,真正的死亡原因,昭然若揭。
    *
    网络上原本也有一些反对蔺渝,抵制新闻发布会的声音,基本是表示无法共情明星的:
    “还替这些日入百万的人站上街了?他们挣那么多钱被造谣两句怎么了?挣这个钱就要忍受风险。”
    但是对此,早早就有理智的人出来发声:
    “我对那些薪酬高得离谱的艺人也没什么好感,但不觉得这次蔺渝的做法有问题。说实话这些背后有团队又有钱的明星都能被轻易造谣成功的话,我们这些普通人就更容易被随便造谣诬陷了吧?”
    “对于造谣这件事就是所有人都应该深恶痛绝的啊!”
    但是在那之后,舆论大方向从“造谣可耻”这件事,转向着重宣传了蔺渝的“反校园霸凌”和“为校园霸凌行为发声”行为。
    不得不说,公关团队还是有在做事的。
    不少营销号纷纷发声,截取的都是蔺渝在会上反复强调的关于抵制校园霸凌行为的视频片段,甚至还有不少人自制了带字幕的长图,在各个论坛积极发布和传播。
    甚至《动物素描》这部影片,都因此又被翻出来,里边的不少和校园霸凌相关的台词也成为了金句。
    当下甚至还有不少官方媒体和相关大v就在微博发布了相关的博文。
    “..我们欣慰地看到,越来越多譬如蔺渝的娱乐圈明星站了出来,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发声,反对校园霸凌,反对传播不实谣言,为正义呐喊。”
    “...蔺渝的举动体现了他的社会责任感,也是对公众人物影响力的正面运用。”
    “...明星作为公众人物,一言一行都具有示范效应。”
    “...推动社会对校园霸凌问题的态度,从所谓的‘和稀泥’转为‘零容忍’,也是激发社会为受害者发声,让青少年意识到校园霸凌事件的危害,自觉抵制这类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