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梨花遂跳到河下。
兴许是连老天都觉得梨花死得太冤太惨,冬日的江上,居然有成群结队的鱼儿将梨花的尸首托到了水面上,徘徊许久都不愿离去。
而春天到来时,桃树、李树都开了,唯有梨花树终年未开。
许多人说是梨花冤魂未散,还有人说那个地方遭到了梨花的诅咒。
戏曲最后,加害梨花的人仍然在逍遥享乐,唯有梨花的冤魂徘徊在江上不去——
这个根据岳卿侯霸占民女一案改编而来的戏曲,一经问世,就得到了各地文人积极响应。大家大师们纷纷为这曲戏做背书,评价极高,知名度更是呈爆炸速度扩散。
短短时间内,《梨花泪》便在五湖四海传唱。
戏中女主人公梨花的故事更是催人泪下,闻者无不伤心落泪。
而即将成为过去的岳卿侯霸占民女一案,再次成为了人们议论的焦点。
《梨花泪》在前,各地文人学子们在后,措辞激烈、针砭时弊的文章和诗词在坊间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冒出。
岳卿侯成了大闽朝第一吃人猛虎,此人不除,亡魂不安。
登甲楼上,张明净、万九洲这群文人才子们再一次聚集了。
比起前次的郁闷惆怅,这一次他们要振奋许多。
安琥手捧着《梨花泪》的曲本,连声叫好。
“这位折柳先生真乃我辈之表率、文人之楷模!若天下读书人都能如折柳先生这般,岳卿侯之流又如何能猖狂至此?”
那岳卿侯再手眼通天,能堵得住天下悠悠之口吗?
“之前就喜欢听折柳先生的戏,经过这次的事,我对他更是钦佩。折柳先生一定是个忧国忧民、深谙百姓疾苦的大家。”
“真的是大快人心!之前安兄因为那首诗被人打了,许多有志之士哪怕心里看不过去,也不敢发声。可折柳先生冷不丁就给我们来了个大的,突然间遍地都在传唱《梨花泪》,等传到敬天府时,这首曲子已经名扬大江南北了。那岳卿侯就算想阻止,也是不可能了。”
第七十一章 真工具人
“这次各地文人大家纷纷支持折柳先生新作,也意在用此举来回击岳卿侯。他敢堵塞文士之口,那我们也不能坐以待毙。”
“还是折柳先生厉害,一出手就能有这样的影响力。我们在这边愤喊疾呼,却无人愿意听我们的。他透过戏曲的形式,直接将这个事昭告四海。”
“不只这样,他还将所有文士团结到了一起,共同发声批判,做到这一点太不容易了!”
“应该也是安兄那个事情,还有先前敬天府府尹到处抓捕坊间议论此事之人,让不少人感觉到了危机感。正好折柳先生的《梨花泪》出来了……等等!该不会折柳先生事先连这点都考虑到了吧?”万九洲猛然意识到这些事件冥冥中存在的一些联系。
要不然这个时机也赶得太巧了。
就像是有人精心计算过的一般。
张明净心尖一颤。
确实,仔细想来《梨花泪》出现时机,正是安兄被打一事在文人圈中闹得沸沸扬扬之时。
安琥被打一事,本来就是岳卿侯派人暗中做的。照理说就周围一圈人知道,也不会传得太远。
可这件事却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在他们这个圈子里更是激起了巨大的声浪,不少平时言辞大胆一点的都感觉到了焦虑。
可别小看了这些事,当代文人虽然有许多都没有入朝为官,但他们仍然在各个领域、许多大事件中发挥着他们独到的作用和存在感。
为了保持住他们的话语权,也为了日后他们自己的安全,这一次也会狠踩岳卿侯一脚。
因为对方已经触及到了这一群体的利益。
自古得罪了文人的鲜少有好下场。
这一个群体,有的时候备受人讨厌。整天一张嘴在那叭叭叭的,正事没干几件。
但有风骨有见地的文人,也是一个优秀的时代不可或缺的。
大闽朝素来推崇、礼遇名士,不少名人大家即便在野,那也有着非同一般的威望。即便是天子、重臣接见他们,无不是客客气气、尊敬有加。
要是这些人联起手来批判一个人,那还真难扛得住。
如今的岳卿侯就是这个处境。
一时间就像得罪了所有的文士,他的形象也变得越来越丑陋,以至于到最后谁沾上他都惹得一身腥臭。
如果他们的猜测是真的。
那这位折柳先生就更加让人好奇了。
究竟是什么人,居然有这么大的能量、能做到这么多在别人看来极其不可思议的事情?
戏曲大师折柳先生,通过其创作的《双喜门》《幽月亭记》《梨花泪》,一时间成了文士杰出代表,不少人崇敬的贤者。
虽然他从未在人前露过面,但他的名号和影响力如今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在民间、文人圈,甚至是朝堂,都有着关于折柳先生的各种各样的猜测。
这个人太过神秘,别说年龄、身高,就连性别在众人心目中都是个谜。
张明净、万九洲等人还特地因为这事见过名伶未雪,向她了解折柳先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有机会能不能去拜访他?
未雪则遗憾地表示自己并未见过折柳先生本人,实在爱莫能助。
万九洲等人也只得暂时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