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33章
    他试图弥合大哥和父亲之间的关系,然而无论他如何旁敲侧击,大哥的回信始终对父亲只字不提。孟琅最近收到的一封信是一个月前送达的,当时他还以为孟璋过年时会回来。
    或许明年大哥会回来吧。孟琅在烛光下看着那些信,它们都很短,都是些家常的问候,如“甚好勿念”、“敬谢弟意”之类的话。不知为什么,信里孟璋一次都没提到仁关。
    大哥现在过的怎样呢?孟琅怅然地想,他究竟打算什么时候回来呢?
    庆功宴在为太后建造的万金园里举行。正好前些日子连着下了好几天雪,万金园中银装素裹,一片洁白,十分美丽。石子路上的雪已被清扫干净,路旁光秃秃的树枝上挂着彩灯和绸花,看起来喜意洋洋。
    前来赴宴的百官三三两两走在这条漂亮的小路上,一个个穿着光鲜亮丽的裘衣,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冰冷的空气也因众人的谈笑声变得柔软温暖,万金园里一片祥和。
    百官涌入大殿,里面灯火通明,地上铺着厚厚的氍毹,桌上摆满鲜果佳肴,穿着彩衣的乐女跪坐在大殿后面,恭敬地垂着雪白的脖颈。整间屋子里笼罩着一种令人迷醉的香味,那是胭脂、美酒和果香混合的气息。
    大殿被一道珠帘隔开,帘后是太后的软榻,帘前是王的宴几,旁边各摆有两张宴几,那是留在廣野的四位王子的位置。徐风王一共有八个儿子,四个年长的封了王,太子和三个弟弟则留在廣野。
    这四位王子虽然年龄差距很大,但看起来却给人一种相似的感觉。他们都穿着青狐裘,头系镶嵌着珠玉的抹额,戴着玉冠,徐风王同样戴着悬垂玉珠的发冠,穿着一件色泽奇异的深青色长袍。徐风尚青,以青深浅区别贵贱,孟诚穿的衣服是靛青色的,孟琅的衣服则是天青色。
    殿内四处铺设火地,以木板隔开,因此暖如孟春。众人高声谈笑,觥筹交错间乐女拨弦,琴瑟飞扬,目光闪错间美姬起舞,细腰楚楚。徐风王不断地发出响亮的笑声,接受着群臣的恭贺,他们夸赞圣上的明智,恭维他所任命的将领多么勇猛,歌颂徐风的太平盛世。
    孟琅坐在这声、香、味的洪流中,忽然感到了一丝难过。他想到了远在仁关的大哥,想到了他那些吃不饱饭的士兵。一个他以前参加宴会时从没有过的念头突然冒了出来——这个园子可以养活多少士兵啊!他看着面前切得很细、放在银盘里的肉,忽觉索然。
    宴会没有结束,远远没有结束,徐风的宴席总是要摆到深夜才能罢休。酒杯空了就满上,饭菜凉了就换下,舞姬换了一批又一批,热汤、酒、糕饼源源不断地流进来,每个人都好像永远也不会满足似的那样大吃大喝,直到一个满身是血的人闯进大殿,高声叫喊:“仁关急报!”
    大殿中的人都惊呆了,嘈杂的乐声中他们压根没听清这个口音奇怪的人到底在喊什么。接着两个卫兵着急忙慌地冲进来,一把抓住这人压在地上,惊惶地喊道:“大王恕罪!这个身份不明的家伙不知道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几乎同时,孟琅对孟诚说:“父亲,这是从仁关来的人!”
    孟诚神色一凛,立即起身,向徐风王道:“大王,这是仁关的信使!”
    大堂中一阵骚乱,徐风王愕然望着跪在地上的人,好半晌才慢慢地说:“仁关?”好像他不知道那是什么地方。突然,他反应过来了,有些慌张地说:“放开他,仁关怎么了?”
    那信使哇哩哩叫起来,他一定是个乡下人,那奇怪的口音廣野的各位大臣从来没听过。但是孟诚听得懂,因为他走遍了山南山北,五关东西的每一个角落。他脸色十分凝重,开口道:“他说长明突袭边境,仁关伤亡惨重,急请朝廷调兵。”
    那信使连连点头,哭得满脸是泪,干树皮一样的脸上被泪水洗出了一条条小沟。大殿中一片哗然,徐风王僵坐在原地,孟诚看向岳丞相,他们默默地交换眼神,感到了彼此心中深沉的不安和忧虑,以及一种责任。
    宴会结束了,大殿立刻变成了议事堂,徐风王和三公、孟诚、众王子讨论仁关之事。从信使带来的信上,他们知道早在一个多月之前仁关就遭到了袭击,谁也没想到长明人会在这时候袭击仁关,因为传闻老长明王病得很厉害,太子天天跪在他床榻前侍奉。
    现在,事实证明这是长明太子故意放出来麻痹敌人的。那些长明士兵特意选在一个雨天袭击——谁知道他们是怎么把那些巨大的木头怪物运上陡峭的仁关——那些木头家伙能投出一头牛那么大的石块!那些石块砸开了仁关坚固的城门,幸亏孟将军率兵誓死拼杀,长明人才没有攻下仁关。
    仁关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士兵死了,城墙破了,孟璋率领全城老少连夜修补城墙,可在那种投掷石块的怪物前它们脆弱的就像一根竹筷。不过三天孟璋就意识到这不是一场突袭,而是一场战争的帷幕,他派出了五个士兵,分别前往其他四关和廣野。
    也就是这三天,孟璋打听到老长明王早就死了,长明太子压住消息,暗自调兵,悄悄地摸到了边境。这位太子是长明王的第五个儿子,今年不过二十几岁,他是突然被任为太子的,在那之前,长明王的前四个儿子斗得你死我活,而他一点都不起眼。谁能猜到,这个名不见经传的王子竟有这样大的胆子?
    这是头老虎。孟璋在帛信里写道,他们必须把这头老虎拦在仁关外,因为这畜生要的绝不止是一座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