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25章
    此言一出,刘备神色复杂。
    那杨家军将他们从幽州驱逐至冀州,最后让他们损失惨重。
    他可是经历了这几场战争的所有细节,深知其中曲折。
    所以对于曹操的询问,刘备心中千言万语,欲吐为快。
    第80章
    在刘备看来,当初汉军在幽州已经快要将叛贼公綦稠和乌桓人击败了,那时候真的是胜利在望。
    然而,自从杨家军插手之后,他们汉军就没办法继续推进。
    那个叫做张辽的男人,在战场上异常勇猛,数次带着手底下的人把他们汉军击退。
    可是杨家军也没有再继续乘胜追击,反而就这么尴尬地僵持着。
    好像他们的目的根本就不是帮助公綦稠取得胜利,只是需要公綦稠不继续败退就行。
    那时候,刘备和关羽、张飞还有点奇怪,觉得杨家军的打法有点诡异。
    后来,粮仓燃烧起来,三人就明白了这杨家军拖延时间的原因,原来是为了在最后一击时找到并摧毁他们的粮仓。
    可是后来他们撤军到了巨鹿郡,与皇甫嵩的军队汇合。
    再后来,在与其他几方会合的黄巾军打突围战时,他们又因为粮仓被烧而内乱。
    整个过程依然是杨家军加入之后,才出现的战场一边倒的情况。
    也是在那一次,刘备一行人才终于在战场上见到了那个传说中可以喷射几百尺长的火龙。
    果然,下面的传言是真的,这武器极其厉害,让他们汉军所有的精锐部队无法突围出去,反而每次的战争都会因为火攻而彻底崩溃。
    所以在持续几天的缺粮之后,再加上杨家军刻意在晚上诱导他们汉军投降,最后才出现了大溃败。
    刘备带着兄弟们好不容易逃出去之后,他就把杨家军视为推翻汉朝的最大敌人。
    他也觉得黄巾军没那么厉害,但如果杨家军继续发展壮大,恐怕汉朝的社稷将危。
    更何况,辗转流亡到这里后,刘备又知道了公孙瓒在太原郡战场上的事情。
    他了解到,在那个时间线上,杨家军竟然秘密突袭了太原郡,恰好和他们在幽州战场上的失败时间差不多。
    刘备至此明白,当时杨家军分明就是在拖延时间,让南边的杨家军能够突围占领太原郡。
    他们汉军简直被耍了一顿。
    刘备把整个过程都介绍给了曹操,也将自己的猜测说了出来。
    “曹将军,那喷射几百尺长的火龙武器,确真其事,我亲眼目睹,震撼非常。
    至于其余兵器,我观杨家军所用之刀枪剑戟,似乎更为锋利,想来其炼铁之术已臻化境。
    至于那传说中能令城墙崩塌之物,我尚未有幸得见,不知是否真有其物?”
    简易铁球炸弹这东西,杨秋他们只用在了太原郡的战场上。
    而当时除了小部分失败逃到大山里面的人,大部分都投降了。
    所以这东西只有个传言,没人知道是怎么做到的。
    这也是杨秋故意这么做的。
    猛火油柜这种东西,现在露在战场上威力大,但敌人想要模仿,其实需要一定的时间。
    因为石油是需要提炼的,再加上用铜来制作的猛火油柜,这里面涉及许多精巧的设计。
    除非是战场上杨家军溃败,武器落于他人之手,不然敌人一定不会拆解出秘密。
    然而,铁球炸弹就不一样了。
    除非能确定占领这个地方,不然如果是野战上面交战使用,到时候敌人就可能轻易察觉到炸弹的秘密。
    毕竟这年头方士还是挺多的,只要让他们在战场的遗迹上面考察一番,就能够意识到炸弹的原料是什么。
    虽然也不会马上模仿出来,但只要方向对了,那学会只是早晚的事情。
    杨秋现在还是希望保持一些技术代差的,所以在没有实力大规模攻占更多城池之前,有些武器其实不宜暴露,不然只会让敌人快速学会。
    而曹操听完刘备所言,瞬间大感惊异,几百尺长的火龙竟然是真的?
    那么传言当中可以炸毁城墙的武器,恐怕也非虚言。
    此情此景,令他颇感棘手。
    不怕贼寇武装反抗,只怕其有智谋之士。
    以曹操的眼界,他其实完全看不上这群黄巾军。
    不管是战阵之法,还是治理之地,皆显得混乱无序,足见其缺乏治理之才。
    至今,他们所用的兵器、所穿之铠甲,皆来自掠夺,而未能形成有效之组织体系来生产。
    故此,这群反贼终将败亡。
    然而,这杨家军虽未曾交手,但仅凭些许传闻,曹操便能断定,杨家军肯定已牢牢控制所占据之地,形成了有效的治理。
    再加上这些新式武器,足见其军中藏有大才。
    遗憾的是,如此大才竟效忠于反贼,岂不令人扼腕叹息?若他们汉军有此等武器,早已荡平这些叛贼了
    “玄德,不妨再细观这些物事,你猜它们从何而来?”
    稍许沉默之后,曹操让自己下面的人搬进来了一些东西。
    首先是几件精美的瓷器。
    其实,这个时候瓷器也常见,但眼前这几种瓷器,刘备确定以前没见过。
    因为这种瓷器颜色明亮,还有一种青花发色在上面栩栩如生,摸起来更是光滑细腻。
    其中有一个纯白的瓷盘,看起来竟然有一种温润如玉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