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他甚至觉得这种酒卖不出去,但是昭王却很肯定,这种酒一定会受到那些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欢迎。
果然,不到几年,草原上那群贵族每年过来购买的重大物资之一,就是烧刀子这种烈酒。
这种酒能让他们每年在草原上挣取大量的金钱,甚至可以和茶叶、食盐相媲美,足以证明这种酒有多受游牧民族的欢迎。
当时荀谌还觉得奇怪,杨秋亲自解释过,游牧民族在草原上常年经受寒冷,喝这种烈酒能够让他们的身体快速暖和起来,有助于抵御北方寒冷的气候。
而汉人这边流行的葡萄酒,还有其他度数比较低的美酒,其实在草原上是不受欢迎的。
所以当大王说出凛冬这个词之后,荀谌一眼就猜透了大王准备的是什么酒,果然,一旁的郭嘉已经被辣得眼泪都流了出来。
“奉孝觉得,此酒如何?”
把人捉弄了一番的杨秋没有任何愧色,甚至还笑着问出了这句话。
郭嘉到现在依然嗓子火辣辣的,他是真的没有想到这世上竟然还有这种酒。
毕竟以东汉的技术水平,其实大部分人喝的酒都只有几度,超过十度的甚至都找不到。
而喝酒的人群主要是士族豪强,毕竟穷苦人也喝不起酒,而这群人喝酒讲究的是一个微醺状态。
也就是说他们并不喜欢度数高的酒,就喜欢度数低的酒,喝起来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大王可是故意捉弄于嘉?然大王可知,士可杀,不可辱!昔日晋侯使郤克征会于齐。齐顷公帷妇人,使观之。郤子登,妇人笑于房。献子怒,出而誓曰:所不此报,无能涉河……今日大王戏弄于我,可知后果?”
这个故事讲的是晋国大夫郤克出使齐国的时候,因为身有残疾被其齐国君主宴请戏耍,还被齐国君主的母亲嘲笑。
这让郤克特别愤怒生气,发誓要报复回来,后来他又游说晋国出兵伐齐,并且会同了鲁卫两国的军队,最后直接和齐国兵戎相见,导致齐国战败。
郭嘉的这番言语明显就是意有所指,但杨秋却觉得,这是郭嘉在主动试探了,两个人见面这么久了,总应该试探一下彼此的深浅了。
“郤克蒙羞,立誓报复。然齐国愿出兵,仅是因齐鲁之争罢了,与郤克所受之辱实无关联。
国与国间之战事,向来皆为地缘政治利益之争。今日奉孝至此,吾已呈上美酒佳肴,而奉孝却沉醉于美酒歌舞之中,似欲观吾是否动怒,能容忍至何时。
但世间诸事,过犹不及。
若欲试探于吾,寡人倒是想与奉孝讲一则小故事……数人饮之而不足,一人饮之则有余,请于地上画蛇,先成者饮酒……”
郭嘉讲了郤克受辱的故事,杨秋就给郭嘉讲画蛇添足这个故事。
言下之意就是别演啦,早就看清楚你的把戏了,现在看腻了,赶紧给我回归正题。
闻弦歌而知雅意,郭嘉自然明了昭王的意思。
有事儿说事儿,有问就问,不用再试探了,放荡不羁不重礼仪,在这昭国根本就不算事儿。
“礼法并举,如此才能治国,嘉素来离经叛道,不容于世俗,大王若是日后长久生厌可如何?”
离经叛道?难道郭嘉没发现,他的离经叛道在昭国真的是小巫见大巫。
杨秋此刻都忍不住笑出了声,一旁的荀谌也露出了笑容。
“奉孝可知,在昭国,有些工坊规定必须剪发方可入内劳作,缘由何在?只因长发易带来危险,可能致使工匠头发卷入木械之中。
而于军队之中,将帅倡导麾下兵卒剪发,倘若工匠、兵卒皆能达此程度,其提拔速度更为迅捷,且会有所奖赏。
奉孝以为,衣衫不整,行坐散漫,在昭国可还能称得上是离经叛道?”
此言一出,郭嘉难得露出了一丝怔愣之色,好家伙,他觉得他在这世上算得上是不走寻常路,非常离经叛道了。
没想到一山还比一山高,这昭国居然都提倡剪发了!
头发意味着什么?从周礼开始,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这观念早就已经深入人心了,上至贵族下至平民,没有人敢在孝这方面做文章,连他也不敢。
但是昭国就敢,果然是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
当然,剪发这种事情肯定是不能强行的,至少在文官这里,暂时就还不太行得通,杨秋也没有强求。
她主要先在工坊还有军队里面实行,工坊原因就很简单了,有时候是因为里面的机械太多,长头发留着确实很危险。
有些则是因为食品卫生安全问题,长头发不合适,至少要戴个帽子。
而军队里面提倡剪发,原因实在是太简单了,当然是卫生问题。
就这个年代的卫生条件,哪怕能够宣传各种卫生知识,但也不可能做到天天洗澡天天换洗,如果再加上长头发,跳蚤虱子简直到处乱飞。
提倡剪短发,可以减少寄生虫,尤其是跳蚤虱子的传播。
毕竟长头发实在是这几种东西的绝佳寄生场所。
后来的魏晋名士,曾经有一部分崇尚懒脏,怪,狂。
那是一边磕着五石散,一边在平地上面发疯,一边还不断的扯着身上的虱子跳蚤,这已经是平常事儿。
杨秋现在还不适合剪短发,那会吓到太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