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6章
    2、
    入夜以后,我刚换下衣服准备安寝,突听到车轮压过了雪地的声音,我一惊,睡意全无,赶紧披衣坐起,发现马车居然动了!
    且那几个侍卫不知是存心赌气,还是有何旁的原因,竟故意将车赶得飞快,无事乎,骏马的嘶鸣声,错乱的马蹄声,以及马车外悬着的那一对风铃的响声,一时间交织回荡在这山间,闹出好大阵仗。
    我心中突起了不好的预感。
    果不其然,在马车急转过一个山弯之后,墨黑浓夜之中,忽然多出了点点火光。
    我暗道糟糕,看来这里有山贼埋伏!
    很快,火光就开始逼近我们的马车,伴随着几个侍卫的惨叫,耳边已开始响起刀剑的碰撞声,他们应该是在交战,马车此时也已被人停在了山道中间,我见有人正举着火把靠近,不敢在这里坐以待毙,便也顾不得再穿好衣服了,就只披着身上的那件外袍,拿好盘缠细软弃车想跑,可刚下马车,跑开没几步,就被人用刀刃抵住了后背。
    我身子一僵,手中抱着的盘缠钱财尽数掉落。
    山间的风夹着雪呼啸而至,我本是欲要就寝的,所以穿得实在太少,只堪堪一件外袍,里间的亵衫甚至都没扣好,冷硬的尖锋透过那层薄薄布料,好似直接挨在了我的皮肉之上,我不知是冷还是在怕,身体抖如筛糠,连声音都在发颤。
    “不要杀我…”
    我求饶道,“这些钱你都可以拿去,求求你,不要杀我…”
    那刀刃并未有再动。
    须臾后居然拍了拍我的背,示意我转过身去。
    我哪里敢不照做,战战兢兢地将身子转过来,只一眼就吓得我魂飞神散。
    原来我早已被数十个山贼团团围住,而为首的那人,如山间野人一般,极是高大,他的面目隐在夜色当中,看不分明,只身影已然是巍立如山,令人骇然。
    正是他拿刀挟持我的。
    其余几个山贼将我落在地上的包袱捡起,又递了支火把给这个大高个儿,他接过火把,我这时才看清他的脸。
    他应是异族人,长相不同于中原男子,脸若刀削,高鼻深目,下颌上则留了圈络腮胡。身材则甚为高大,宽肩窄腰,体格健硕,蜜色皮肤上全是结实的腱子肉,尤是胸膛和腹部的肌肉,紧实壮健。这人的打扮也怪,冬日里竟然赤着上身,只在腰间围了一块兽皮。
    我彻底不敢反抗,也打消了要逃跑的念头。这人的一只手臂看着都比我的大腿要粗,若真打起来,三两下我怕是就没了性命。
    我呆站在原地,捂唇轻咳两声。
    他看我两眼,又将火把对向我,火光打在我惊慌失色的脸上,也让我看清了他的眼睛。
    竟是浅棕色的,在火中呈现出野丽的金色。
    “乌朔!”
    “杀了他!”
    我隐约听到燕王府的侍卫们逼近打斗的声音,山贼中有人这样喊他,他重新举刀,却并没有杀我,而是将刀在我的胸膛虚划两下后,突然用刀背挑开了我的外袍!
    外袍应声落地。
    我的身体也这般暴露在山间旷野之中,我羞愤欲死,死死拽住我那并不能蔽体的亵衣,含恨瞪他。
    他也一惊,大概是想看看我有没有在身上藏着什么武器,但未有想到我衣袍里头竟近乎是空的,他的同伴又开始催促,他不再犹豫,快走几步到我身边。
    我还没有明白他要做什么,身子就倏而腾空,一个天旋地转之后,他竟用两手抱住我的腰,将我扛去了他的肩上背起。
    临走前,他还不忘拾起我掉在地上的那件外袍,像揉一团布一样揉开,将我整个包住,就留个脑袋在外边。
    我怕得很,想他这般高大,我若从他身上摔下去非得摔断了腿不可,只好死死搂住他的脖子不放,他也不管我,就这般扛着我跑得飞快。
    我搂住他后,他竟跑得更快,像一头灵活的野山豹在山间跳跃翻腾,我又开始犯着恶心,昏昏沉沉,只能听到身后侍卫们渐行渐远的追赶声和哭嚎声,“快,快回去禀告王爷,妙公子,妙公子他被山匪给劫了!”
    3、
    乌朔,北狄战神乌善石的后代。
    二十五年前,北狄与大宣战败失利,大宣因而得以平定疆北,稳固江山。而北狄战神则战死沙场,其子失忆,不知怎的随一众北狄流民入关,来到大宣的国土,在北燕一带落草为寇,成为山匪。
    此前我养父奉命要剿的匪,就是乌朔这一干人。
    前世我同乌朔交集浅淡,甚至并未直接相见过,只在许桑衡被押入死狱时,曾千里迢迢地找到他,求他出面相救。
    他那时已经恢复记忆,听说我是从上京来的人,便故意命手下将我拦在外头,避而不见。我那时已经病得严重,又不肯轻易放过这个机会,便不吃不喝地在门外求了整整三天三夜,几度昏厥过去,又被乌朔的手下用冷水浇醒,他们指着我,大放厥词,还扬言要杀了我这个大宣朝廷来的人,直至我的身子快要支撑不住,吐出两口血后,乌朔方才派人传话,说是他不想再掺和大宣和北狄间的是非纷扰,只想在山林之间洒脱快活地过完一生,还劝我干脆也放弃许桑衡,说是许桑衡确有不臣野心,为他奔走求饶并不值得。
    我虽知他说得有理,但那时一颗心全扑在了许桑衡身上,自不会不管,最后失望落空,走投无路之下去求了最不该求之人,才致失了性命。